大溪埔頂人工溼地 9月前全區開放

桃園市水務局為改善大漢溪水質,由中央與市府斥資1.83億元,執行「大溪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打造7個人工溼地處理生活汙水,相關工程去年6月試運轉,並在今年凱米颱風過境時發揮功能,每天可削減汙染約162公斤、淨化大漢溪上游生活汙水1萬噸,預計9月底前完成驗收,全區對外開放。

水務局說,大漢溪流域從復興巴陵到石門水庫後池堰之間,每天截流6萬噸生活汙水,為確保中庄調整池及鳶山堰水質安全,打造7個生態溼地池塘,蓄水容積約4.4萬噸。水質淨化過程中,不需使用電力或額外添加化學物質,可改善大漢溪上游豆干工廠及居民所製造的生活廢水問題。

整個計畫包含大漢溪左岸中庄攔河堰至中庄調整池河段,水域面積5.5公頃,包含瑞興、大嵙崁、月眉等7個人工溼地池塘,另陸域面積15.5公頃,打造成為水岸溼地公園。

市議員李柏坊表示,完成後可改善大溪生活汙水問題,且溼地創造多元生態,已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慕名前往,未來區域全面開放,希望市府增加坐椅和遮陽、遮雨設施等友善設施,才能吸引更多遊客造訪遊憩,進而認識大溪水環境。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主要目標削減埔頂排水的汙染量,確保大漢溪中下游河段水質,而瑞興7個人工溼地池塘,也規畫1.6公里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生態溪流及景觀平台、廣場等,兼具水質淨化、生態環境綠化、節能減碳及棲地保育多項環境教育場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