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州人工湖 抗旱之水

二峰圳

現今氣候變遷,全球各地非旱即澇,其實早在百年前,林邊溪出山口一帶就已經是「春冬苦旱,夏秋苦潦」,1 至5 月乾涸無水,雨季卻又氾濫成災,加上礫石遍地無法開墾,正是最不具農業利用價值的土地。

世界級水利工程

然而日治時期台糖株式會社卻偏偏選中此地設置萬隆蔗田農場,為了解決農場需水問題,1921年,日籍水利技師鳥居信平走遍林邊溪,在上游溪谷、巨岩轉礫石處底下找到四季不竭的地下水源(或稱伏流水),投入兩年時間、14 萬人次打造一處地下水的秘密基地,把原本在地底四處竄流的地下水收集起來,再透過分水分送到各個渠道,提供農田灌溉與民生用水,這項工程以當時台糖株式會社社長山本悌二郎氏的雅號山本二峰命名為「二峰圳」,不僅解決了台糖農場及下游農村旱季缺水導致農作物乾枯的問題,而且二峰圳水圳水流至今豐沛不絕,堪稱世界級的農業水利工程。

二峰圳位於屏東縣來義鄉來義大橋上游,自堰體、地下集水廊道到萬隆農場分水工引水管線,整體總長3,436 公尺,汲取的伏流水經歷天然河床砂礫過濾淨化,有如濾水器過濾,水質清澈,成了沿岸村落來義、義林、古樓村民可免費取用的超優天然礦泉水。

二峰圳圳路有三分之一位於古樓村內,最接近二峰圳出水口的,是丹林村的喜樂發發吾社區。古樓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柳順慶說,六十多年前部落長老因為看中二峰圳的水,才帶領族人到這裡定居。「部落多數居民都在二峰圳接水管,二峰圳對部落來說非常重要。」喜樂發發吾社區家家戶戶幾乎都喝二峰圳水長大,為保持水質潔淨,村民護水心切,連孩子們想入圳玩水,也在禁止之列。一條水圳,緊密串起人與自然、土地共生的鏈結,屏東縣政府文化處2008 年將二峰圳一號井到台糖萬隆機場分水工這段總長3252 公尺的灌溉水路,公告為水利設施文化景觀。

過去二峰圳豐水期出水量20 萬噸水,枯水期也有7 萬噸。然而長時間受到人為開採砂石、自然沖刷及颱風豪雨挾帶大量巨石阻塞輸水廊道影響,有時就連離水源最近的來義鄉民也無水可用。2017 年春天,屏東縣政府在汛期來臨前,首度進行全面性的開挖、修復與清淤工程,當工程人員打開河床下的集水堰體,一窺這歷經百年依然勇健的取水設施時,莫不嘆為觀止。

地下水補注湖 蓄水空間新思維

運用「地下水庫」來留住屏東水,百年前有二峰圳,近年屏東縣政府在來義、萬巒與新埤鄉交界處,開挖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補注湖,開創了另一種蓄水空間新思維。

台灣沿海鄉鎮地層下陷嚴重,一般認為是超抽地下水所致,於是屏東縣政府開挖大潮州人工湖,把林邊溪在豐水期多餘的地面水引流進大圓形集水槽儲存起來,這些水會慢慢注入地下水層、在地表下流通,防止地層下陷,因此枯水期「湖面沒水」其實很正常。根據評估,面積300 公頃的人工湖每年可從林邊溪上游引地表水約1.5 億立方公尺,10 年後,地下水位預估可提升5 公尺,連帶改善沿海地區地下水鹽化現象。

這項復育土地的計畫首開全國先例,更是現今東南亞最大的地下水人工補助計畫,保水護土的效能,不讓百年古蹟二峰圳專美於前。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