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冤種、王心淩男孩,中國2022流行語個個怪

上海出版社發行的《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語」。pexels
上海出版社發行的《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語」。pexels

聽過大白,但知道冤種嗎?「栓Q」是Thank you,嘴替是「嘴巴的代替」,大陸2022年度流行語及熱搜詞一一出爐。有的關鍵字是對周遭環境的吐槽和宣洩,有些是個體處境的調侃與批判,但無論多麼奇怪,卻都是對於社會變遷與時代記憶的反映,引發網友共鳴。

到了每一年的年末,中國大陸許多機構總會舉辦「年度流行語」評選,同時慎重其事對待,先是讀者提名,然後網路海選,最後經過專家評議,經歷3大階段方才出爐。

12月26日,上海出版社發行的《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語」,便是經過一關關淘汰才存留的詞彙,不過結果令人跌破眼鏡。

因為它們分別為:出於中央政策而有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和「中國式現代化」,以及與疫情及新聞事件有關的「大白」和「雪糕刺客」,其餘還有常見用語如新賽道、煙火氣、天花板、拿捏、精神內耗、沉浸式。

相信眾多神奇的詞彙乍看之下,若不是生活在大陸的話,不容易明白箇中含意,更難理解的是,部分平凡無奇的日常用語,竟會上榜成為大陸年輕網民年度代表的網路流行語。

與前一年「中國2021年度流行語」相比,諸如躺平、元宇宙、YYDS、絕絕子等,無不展現出大眾極強的語文創造力。前幾年的「大陸流行語新詞」中,佛系青年、尬聊等字詞,雖然也是怪,但望文生義反而能引發共鳴,甚至不久之後流傳至台灣。

栓Q、嘴替,有看沒有懂

再對照2022年稍早,由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語言文字週報》,連續第4年所主辦的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十大網路熱議語」,其中所公布的票選結果,反倒符合了網路文化中的無厘頭造梗與生機勃勃。

這一個榜單上,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為「栓Q」「PUA」「冤種」「小鎮做題家」「團長/團」「退!退!退!」「嘴替」「一種很新的XX」「服了你個老六」「XX刺客」。

這些初讀也不易明白的字詞,大多像火星文,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史濛輝在「上海楊浦官方微信」中指出,網路流行語已成為人類社會普遍的交往方式之一,更是當代青年重要的生存空間與精神庇護所。

流行語之所以日新月異,主要是大眾借助網路平台,一來在公共言論空間中對社會環境與社會價值「發聲」,以彰顯個性,二是宣洩特定的社會情緒,三是表達對當下處境的群體感受,四是尋求深層次的情感共鳴與認同。

另外,入選2022年十大網路熱議語則有:冰墩墩、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核酸、俄烏衝突、劉畊宏女孩/王心淩男孩、數字經濟、網課、卡達世界盃,也都是反映國內外大事和時代演進的註腳。

大白和大冤種

大白是指身著白色隔離防護服、投身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及志願者。unsplash
大白是指身著白色隔離防護服、投身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及志願者。unsplash

大白是指身著白色隔離防護服、投身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及志願者,每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就是一身白。這群人被譽為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是抗疫英雄和功臣,為大流行年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冤種源於大陸東北方言,原指因為蒙受委屈而悶悶不樂的人,如今網路中常用此詞來泛指做了傻事的人,也就是冤大頭、倒楣鬼的同義詞。

最初是一些東北的博主用此口頭語進行自嘲,因而帶起了流行;後來網友們用「冤種」來形容自己或者身邊親友,其實隱含一種親切憨厚的感覺,來化解生活中「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不快經歷,還可表達又好笑又心疼的複雜情感。

劉畊宏女孩vs王心淩男孩

劉畊宏在微博上示範健身操,吸引一票年輕女生跟著做操。微博截圖
劉畊宏在微博上示範健身操,吸引一票年輕女生跟著做操。微博截圖

台灣90年代偶像劉畊宏和「甜心教主」歌手王心凌,2022年不約而同在大陸翻紅。

湖南衛視《乘風破浪》邀請了王心淩參賽,第一首歌熱銷金曲《愛你》便勾起千禧年回憶,很多成家立業的中年男粉絲跟著昔日偶像唱唱跳跳跟的場面,紛紛po上抖音,蔚為風潮。這群人就被稱為「王心凌男孩」。

與之相映成趣的,則是「劉畊宏女孩」。

當劉畊宏在微博上示範健身操、引發上億觀看次數後,同樣也有一票年輕女生將跟著劉畊宏做操的影片上傳至短影音平台。換個角度看,也可說是人們在嚴格封控措施下的壓力出口。

網友點評,有人洞察出代際變遷,有人借此分析兩岸文化交流,也有人追憶上一代流行文化的高峰。毋庸置疑的是,娛樂性節目仍然以特有的方式帶領大眾狂歡,對真實、美好、健康的追求永不會變。

栓Q(我真的會謝)

一位廣西農民大叔在一個介紹桂林陽朔山水的影片結尾中說了「栓Q」。bilibiliu影片截圖
一位廣西農民大叔在一個介紹桂林陽朔山水的影片結尾中說了「栓Q」。bilibiliu影片截圖

栓Q其實就是英文「thank you」的讀音衍生而來,英文的本意是感謝,出自B站bilibili,一位廣西農民大叔在一個介紹桂林陽朔山水的影片結尾,說了一句「Welcome to Guilin,welcome to Yangshuo,thank you」。因為他說「thank you」時的發音非常像「栓Q」,吐字非常魔性,引得網友們爭相模仿,之後這個梗就火了。

雖然字面有個「謝(栓)」,但後來演變成用來表達大無語狀態或是非常厭煩的情緒,而非真的用來表示對他人的感謝。

「退退退」「嘴替」

「退退退」流行語來自於一名中國大媽。bilibili截圖
「退退退」流行語來自於一名中國大媽。bilibili截圖

這個梗最早來源於一場真實的吵架:男子要求擺攤大媽讓出占用的停車位,質疑對方沒有營業執照,大媽見狀一邊用擊劍的姿勢向前邁步,一邊大喊「退退退」。

由於大媽的動作和語言頗具戲劇性,圍觀群眾拍攝到的抖音短影音被快速傳播。

8個月後抖音號「憑欄聽風看雨」對這段影片二次加工,在字幕中用到「退退退」,才讓這個梗真正火了起來。此詞用於抵制某件不喜歡的事情的發生或靠近,內心所起的心理防禦作用。

嘴替,則是「嘴巴的代替」的簡稱,意指那些能夠代替廣大網友表達心聲的人。

截至2022年6月,大陸網民規模為10.51億,網路普及率達74.4%。其中,總是有些人善於捕捉並總結某一群體、某類人共同的想法,並能言簡意賅地表述出來。網友們用「嘴替」來表達對這些精彩言論的肯定和對敢於發聲者的褒揚。

小鎮做題家

豆瓣「985廢物引進計畫」的組員最早在2020年發明了這個有些自嘲意味的詞語,它本是指部分出身於農村或小城鎮,擅長應試,卻缺乏社會資源和綜合素質的名校學子。

但到了2022年,這個詞語卻「轉譯」為出身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的青年學子,通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進階,卻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甚大,即使靠多年苦讀,也無法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帶來的巨大差距。

這個指代詞令相當多人產生共情,因為在普通人的成長經驗中,總與「小鎮做題家」有些類似的遭遇:父母文化水準不高,家裡情況拮据,出於自卑甚至不敢和異性相處,最後只好努力做考試題目,想要靠分數彌補出身的不足。這其實全面反映了大陸底層社會的生活圖景。

上述詞彙,絕大多數擁有來自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中國教育部、北京大學、北師大、復旦大學、華東師大、上海師大、浙江大學、浙江師大、杭州師大、浙江科技學院等專家學者的背書。

無論這些流行語會曇花一現,抑或將歷久彌新,無不像一面時代的鏡子,映射出中國大陸社會的變化及人們的記憶,值得記錄與理解。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抖音直播收入10天暴漲10倍,劉畊宏為何在中國爆紅?
中國大感染中,去戲院看《阿凡達2》竟分陰、陽場?
美國宣布核融合大突破,中國指他們也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