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戲苑7月重開館 秀琴歌劇團推3齣好戲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大稻埕戲苑7月重新開館,推出3檔重磅大戲,秀琴歌劇團《尪某情》、《施公案》、《范蠡獻西施》14至16日一連三天登場,由「歌仔戲南天王」張秀琴、編導演才女米雪同臺飆戲,外加「金嗓小旦」莊金梅、文武雙全新生代小生張心怡等黃金陣容主演,帶觀眾從3對愛侶故事,窺見人性的選擇。

首場《尪某情》敘述一對年少夫妻,因丈夫被徵召從軍而分離,妻子巧娘在家中日日望君平安早歸,誰知卻遭覬覦巧娘美色的地方惡霸聯合喜婆欲騙娶巧娘為妻。為展現跨越南蠻、中原等南、北場景轉換,以及夫妻濃情蜜意、小人巧定奸計,還有邊境從軍肅殺氛圍,曲調設計特別融合北管、南管及地方民謠,以極富地方特色曲風,拉展開磅礡的背景,一層層地將劇情烘托至巔峰。

第二天《施公案》是秀琴歌劇團的拿手好戲,編劇米雪這次重新改編劇本並擔綱主演,賦予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全新生命及解讀視野。在外臺民戲中,《施公案》故事主軸多半落在男主角「丁友義」的性格轉變,這次突破傳統將劇情主軸改以「施不全」的觀點來鋪陳故事,透過更客觀立場,引導觀眾掌握故事脈絡,進而發現人心的改變。

第三天壓軸搬演《范蠡獻西施》,這檔耳熟能詳的歷史傳奇,講述春秋時期群雄並起,吳王與越王相互爭勝20年,范蠡被迫獻出愛人「西施」以瓦解吳王夫差鬥志,成為越國結束吳國霸業的關鍵。這段故事以往多從「吳越相爭」的角度描寫「句踐復國」的政治世界,或從西施的角度描寫西施與吳王夫差的情感糾葛。 藝術總監王友輝重新改編,從范蠡的角度觀看這段個人愛情與國仇家恨,並巧妙運用一條溪紗,牽繫范蠡與西施之情,以一根馬鞭提醒君臣莫忘國難之恥,同時深刻描寫范蠡其實甘願犧牲自身性命,也不願讓無辜愛人成為交換國家利益犧牲品的心路歷程。

《尪某情》《施公案》《范蠡獻西施》,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實則分別從三對愛侶的故事,表現愛情在不同考驗時對人心的測試,以及現實困境中,人性的選擇。因此,除了男女主角的唱作功底於戲中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外,富含層次的內心變化與轉折,更是挑戰演員的演技。

《尪某情》敘述一對年少夫妻,丈夫被徵召從軍,妻子遭惡霸覬覦。(大稻埕戲苑提供)

《施公案》突破傳統改以「施不全」的觀點鋪陳故事,客觀引導觀眾發現人心的改變。(大稻埕戲苑提供)

《范蠡獻西施》是耳熟能詳的歷史傳奇。(大稻埕戲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