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說話需要總統同意嗎?

◎ 毛奇

2016年大選,蔡英文以狂勝對手超過300萬票之姿勝出,轉眼之間,由她領導的這個政府完全執政即將屆滿周年,沒想到,其興也勃,其敗也速,一年來英全政府深陷勞工休假、日本核災食品進口、年金改革等泥淖,加上近來備受爭議的前瞻計畫,蔡政府整體民意支持度持續向下探底,各種陳情抗爭層出不窮。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事實上,蔡政府的蜜月期比預期更早結束,多家媒體民調均顯示,蔡英文總統的施政滿意度,早在去年9月就呈現死亡交叉,今年以來的不滿意度更持續穩定超過半數。

儘管施政成績乏善可陳,但蔡英文從在野黨主席一路到登上總統大位,卻留下許多傳頌一時的經典語錄,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就是小英上台前,於去年3月9日拜訪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的講話內容,當天蔡英文是這樣說的:

民進黨的文化是,主席聽不見,你就講大聲一點,也可以拍桌子,我們年輕人不要怕跟政府機關打交道,也不用太溫良恭儉讓,我相信未來的政府會有這樣的雅量,如果第一次聽不見,你可以大聲一點,第二次在聽不見,你可以再更大聲一點,第三次再不回應的時候,你可以拍桌子。

不得不承認,無論欣不欣賞蔡英文,這樣的談話內容很容易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成功形塑領導人親民、察納雅言的進步形象,甚至讓人對新的國家領導人充滿期待,看好她可以帶領台灣走出困境。不料,上週在與「全國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慈暉獎」獲獎人對談時,針對外界質疑為什麼她執政後,有那麼多人上街抗議?蔡英文卻說,「你有事情就大聲講嘛,但是我聽到了以後,就不用再繼續再這樣大聲了。」

我的老天鵝,領導人在上台前要人民如果有不滿可以拍桌抗議,上台後卻說「我聽到了以後,就不用再繼續再這樣大聲了」,我們只想問,然後呢?這些看似謙卑、傾聽的談話,難道都只是高明的話術?

領導人有沒有聽到人民呼聲是一回事,聽到以後做出什麼回應,又是一回事,關鍵在於民進黨政府對不同於己的民意,是聽聽就好,繼續一意孤行?還是改弦易轍,虛心接受建議?

領導人願意傾聽民意當然是好事,但領導人不能選擇性的偏視偏聽,只聽自己喜歡的聽,只挑自己喜歡的做,因為那些不中聽、不被領導人接納成為政策的民意,可能才是真正符合多數人民利益的。

就以喧騰多時的日本核災食品進口議題為例,要不是全台串聯、民怨沸騰,小英政府可能下令暫緩嗎?再以引發債留子孫疑慮的前瞻計畫來說,究竟這個耗資上兆,還有難以估算後續經費的龐大建設計畫,當真進行充分社會對話了?疑慮獲得澄清了嗎?這樣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有什麼理由非得急著在立法院闖關不可?

長期以來,民進黨在政治宣傳上一直壓著國民黨打,國民黨不少政治人物被形塑成一種「老藍男」的形象,然而,蔡英文這番可以大聲一點、我聽到後就可以不必那麼大聲的前言後語,反而不自覺暴露她自居為英明領袖的心理狀態,又比國民黨高明多少?

自詡為開明進步的小英總統應該要知道,在一個多元社會裡,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本來就是人民受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並不需要領導人施捨,也不需要領導人同意,人民向公眾說話,也未必是說給領導人聽,因為我們相信公共政策必須經由真正的社會對話,而不是全部仰仗領導人的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