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各有盤算「新新併」意外殺出中信金 新光金招親 雙龍搶珠很有戲

大股東各有盤算「新新併」意外殺出中信金 新光金招親 雙龍搶珠很有戲
大股東各有盤算「新新併」意外殺出中信金 新光金招親 雙龍搶珠很有戲

若台新金和中信金都有意併購新光金,到時都要面對異議股東抵制,沒處理好,不是重演一齣「彰銀僵局」,就是再來一套「鑒機奇襲」。

文/洪綾襄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5月31日,股價正受制於折價辦理現金增資的新光金,竟然爆量上漲,盤中一度大漲超過7%,更成為當日成交量最高的個股。

推究原因,除了新光人壽在第一季轉虧為盈之外,更因為市場盛傳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找上中信金董事辜仲諒談合併。

台新金董事會雖於兩年前就通過合併評估案,但遲未加速,對於新光金因資本適足率不足而被主管機關壓著增資,也冷眼旁觀,讓吳東進心急如焚。外傳國泰、富邦被找上就直接婉拒,不料中信金竟願意納入評估,著實為非新光金公司派的大股東注入強心針。

合併與否 股價兩樣情

新光大股東暨大台北寬頻董事長林伯翰發表聲明,樂見和有實力且具互補性的金控合作,「若能當第1,為何要當第4?」

「憑什麼新光只能和台新合併?要是中信可以開出比台新高兩倍的價錢,相信股東都會支持,」另一位不具名的股東雖認為林伯翰開出「比武招親」的論點太高調,但也樂觀其成。

不過兩家「緋聞對象」的股東們倒是不怎麼支持。消息傳出後,中信金和台新金股價連日下跌。連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也被立委追問表態,最後表示,合併不會立刻改善新光金財務體質,在正式成案前無法評論個案,但尊重市場機制。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爾後表示,中信金至今並未和新光金的管理團隊有任何正式接觸。他進一步指出,中信金為台灣第一大民營金控,設有綜合企畫處專門評估各項併購以加速擴大規模,但最理想的併購對象是「又大又好的銀行」;至於壽險或證券,「若有不錯的標的、和中信有互補、增加營運規模及價格合理,也不排斥評估。」

陳佳文沒把話說死,但講的是銀行,而非股東們念茲在茲的壽險。但若就銀行規模來看,新光銀行在38家本國銀行中,資本額排名第21、分行102家,還有3個海外據點,似乎比起中信金另一個併購傳聞對象、資本額排名第25的京城銀行條件好得多。

再看壽險業務,新壽為拉高新契約價值(VNB),今年第一季初年度保費收入中,傳統保單占比大增,應可與利變型保單為大宗的台壽互補。加上還有市占排名第6的元富證券,若真能合併,對中信證券業務絕對是一大助益。

然而,新光金的癥結向來不在業務,而是在人。吳洪林三大創辦家族、新光三越、裕鐵企業董事長林高煌都各有盤算,公司派則有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坐鎮,中信想進場,勢必得發動敵意併購。

股東盤算 成併購挑戰

反觀台新金已向市場和新光金高層建立默契,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早先也鬆口,不排除在2026年接軌前就發動併購。《財訊》雙週刊指出,消息人士透露,台新金有可能最快在今年底就發動合意併購。

但歸根結柢,不管敵意和合意併購,處理異議股東勢必將耗損最多成本,一旦錯過時機或擦槍走火,不是重演一齣「彰銀僵局」,就是再來一套「鑒機奇襲」,同時間還要考慮金管會和社會觀感。連陳佳文自己也坦言,「還有很多變數。」…(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3期)

延伸閱讀:

彭双浪扮台廠推手 用客製化接軌全球!曾大膽喊卡電玩展,反而創下350萬人觸及佳績

看不見的氣體精密監測 從中鋼做到台積電!半導體製程進入奈米化,創控乘勢崛起

晶睿挺過陣痛期轉型火力全開 力拚AI、雲端新動能,營運將重返成長軌道

天空塔喊賣震撼彈,買家會是中信金?海外債權人不玩了 經營權再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