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魔女菅原初代腸癌逝!暴食非主因 醫揭關鍵是「這些食物」吃太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日本「大胃魔女」菅原初代身材纖細,吃相卻很豪邁,去年6月公開罹患大腸癌第4期,近日病逝,享年59歲。醫師說,沒有科學實證暴飲暴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主因還是吃較多紅肉、高油脂、加工食物,建議飲食習慣不佳、有家族史者,應提前5年做大腸鏡檢查。

菅原初代過去是《火力全開大胃王》的熟面孔,近年也常上《水曜日的Downtown》等綜藝節目,開設Youtube頻道記錄自己參加餐廳的大胃王挑戰,56歲時挑戰一次吃下29碗拉麵,刷新個人紀錄,且去年6月還與朋友一起在60分鐘內吃光13.5公斤的食物,沒想到隨後診斷出大腸癌第4期,今年3月9日不幸病逝。

菅原暴吃能力令人驚嘆,不過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約翰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暴飲暴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主因還是吃進較多油脂,也建議民眾多吃地中海飲食。

對於菅原初代3年前還能一次吃下29碗拉麵,黃約翰說,當時應該沒有什麼阻塞症狀,倘若有症狀,那一定吃不下,不過她的大腸黏膜應已長期被刺激,推測是突然惡化且惡化快速。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醫師則說,大胃王吃得比正常人多,也會攝入更多致癌物,且高熱量、高油脂食物、加工食物都會產生較多自由基,提高癌症發生率,例如比起水煮紅肉,紅肉經醃製或過度烹調會產生更多自由基。

根據過往研究,從良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變成惡性線瘤,往往需要3到5年,賴正大表示,菅原開始出現原位大腸癌的時間可能已超過5到6年,而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如飲食習慣不佳或有大腸癌家族史,建議提前5年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息肉或早期癌症。

大腸癌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使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分別下降29%、35%,建議當篩檢結果為陽性時,應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國健署提供
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國健署提供

此外,根據國健署癌症篩檢資料,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因此絕不能姑「息」,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賴正大強調,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得定期篩檢。

更多壹蘋新聞網報導
木瓜霞|空氣酵母來襲 宋承憲跟一票男神都栽了
獨家|歌后陳珊妮帶殺氣逛繽紛少女服飾 身旁多了神祕高帥男護花
狗仔直擊|北醫院長邱仲峯湯屋雙不倫 換裝換車摸屁股 義守楊智惠教授同框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