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奪6千命!排便冒「4症狀」慘了 排便超順也要當心

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統計,去(2023)年就奪走了6000多位國人的生命。然而大腸癌的症狀不明顯,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至關重要。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臨床上多數大腸癌患者,都是等到出現異常症狀才就醫,發現時恐怕為時已晚,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定期接受檢查。

陳榮堅在臉書「健康多1點」發文表示,大腸癌就是由自身細胞變化而來的疾病,要在最早期發現有困難,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出現異常症狀時,才會去看醫師。其中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血便,若1年、2年,才偶爾1、2次血便沒關係,若如果是每2、3天就會1次血便,且時間達1個月以上,請盡速就醫。

陳榮堅表示,大腸癌第2個常見症狀是無緣無故脹氣。第3個是排便頻率改變,舉例來說,過去每天可排便1到2次,現在每2、3天才排便一次,且合併有腹脹不適,嚴重可能是腫瘤堵住腸道。第4個常見大腸癌症狀是糞便形狀改變,腸道和糞便都是軟軟的,如果腸子內長東西,軟軟的糞便經過時,就會被腸道塑形,變得比較細,弱發現大便長時間很細,也要儘快就醫檢查。

此外,還有些非特異的症狀需留意,如體重減輕、容易疲勞等,可以作為輔助參考,不過出現血便、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糞便形狀改變4個常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陳榮堅表示,想要對大腸做最完整的檢查,就是做大腸鏡,但檢查過程讓很多人抗拒,只想做糞便潛血檢查。陳榮堅直言,潛血檢查還算靈敏,只要腸道黏膜有受傷、造成足夠量的滲血,就會呈現陽性反應,但有時得了大腸癌,腸黏膜並沒有滲血,就會測不出來,最好的辦法還是做大腸鏡檢查。

陳榮堅建議,一般人可50歲考慮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若有家族病史,即使都沒有症狀,也建議40歲後於健檢中加入大腸鏡,如今大腸鏡檢查方式和儀器也變得很人性,有舒眠麻醉選項,可以在睡夢中完成檢查,短短10分鐘就能結束。

更多 TVBS 報導
常吃會生大病?胃藥恐衍生出「2症狀」 醫示警:其實超傷胃
月經提前來!兒童性早熟「恐釀5疾病」 6大NG食物別讓孩子碰
開學病毒跟著來!家中小孩「一個個中獎」 醫驚:全身起疹子
耳朵悶悶的?中耳積水小心「聽力受損」 醫授1招輕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