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患者年輕化!研究證實飲食改變腸內細菌生態 醫曝高危險飲食「2類食物不能少」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美國癌症協會近年把篩檢大腸、直腸癌推薦歲數,由50歲改為45歲。心臟科醫師表示,新診斷出大腸癌的病人中,年輕人比例增多,且診斷出來時已是晚期癌症的比例也增加。此外,有研究發現,西式飲食可能改變大腸內細菌生態,產生某種特殊的大腸桿菌,此桿菌恐導致大腸壁發炎,最終惡化成大腸癌。

(圖/pixabay)

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護病房主任謝安民在臉書發文表示,美國癌症協會於3月1日發布的《2023年結直腸癌統計》指出,新診斷出的大腸癌患者中,年紀小於55歲的比例在過去30年中幾乎增加了1倍。1995年診斷出大腸癌的病患中,55歲以下者佔11%,到2019年則增加至20%。

 

此外,謝安民指出,癌症篩檢尚未普及前的1995年,癌症發現時已是晚期者佔57%,篩檢較為普及後的2005年前後,其比例降至52%,但2019年卻增至60%。

 

謝安民分享,此報告的作者表示,十幾年來大腸癌的病例和死亡率逐漸降低,其原因很多,包括癌症篩檢、治療進步和避免致癌因素(如抽菸)等。不過最近大腸癌症患者年輕化、診斷時癌症已進行到晚期的病人增多,是2件令癌症專科醫師擔心的事,但目前並不清楚原因。

 

謝安民說明,西式飲食主要為精製穀物、糖、紅肉(牛、豬肉)和加工肉類(培根、火腿、香腸、臘肉等)吃得多,而蔬菜、豆類吃得少,此種飲食已知會引發全身及腸胃道發炎(inflammation)。

 

他指出,人體內大部分的細菌都不會導致疾病,和人共存的菌類很多還是有益的,但仍有少數細菌為致病菌,而最近腸道系統的致病菌和多種疾病間的關係引起廣泛注意。

 

謝安民指出,去年8月一篇研究以探討西式飲食、致病菌及大腸癌間的關係為主旨,該研究共有13萬餘人參加,參加者來自2個以醫療工作人員為對象的大型研究,分別為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及護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 Study)。研究過程中每4年1次飲食調查,依據食用西式飲食的程度給評分。

 

謝安民表示,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中共1175個人有大腸癌,其中111個人的大腸癌細胞中,可找到1種特殊的大腸桿菌(E Coli),而其他1064個人的癌細胞中沒有這種大腸桿菌。此大腸桿菌會分泌叫PKS的化學物質,西式飲食評分高的人,含此桿菌的大腸癌發生率高,而癌細胞中此桿菌數量低的人,飲食評分和癌症關連小很多。

 

謝安民指出,該研究證實3點:

 

1.飲食和一些大腸癌有密切關連。

2.大腸內的細菌和一些大腸癌有關。

3.西式飲食可能經由改變大腸內的細菌生態,使致病細菌的特殊化學分泌物刺激腸道發炎,最後導致癌症。

 

謝安民表示,大多數國人飲食應該仍以中式為主或中西混合,不過很多人雖是中式飲食,卻仍包括不少紅肉、加工肉品、糖和精製穀物等和西式飲食類似的成份。此外,有些民眾的飲食缺乏蔬菜、豆類,因此雖沒有常吃西式食物,但也要和西方人一樣注意預防、診察大腸癌。

延伸閱讀
8旬翁肚子痛竟大腸癌第四期 醫曝大腸癌危險族群
大腸癌肝轉移比例逼近七成 怎樣治療才能救命?
便秘20年!他很久沒嗯嗯 醫一照驚呼:「屎塞滿腸」才40多歲就「大腸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