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後的2024 請繫緊安全帶

日前有機會在一場大型餐會上,與眾多在不同行業以及公私領域表現優異的年輕朋友們互動交流,聆聽他們對於跨國與本土關注議題之廣泛,以及理想與勇於親身實踐之熱忱,精彩的故事讓我對台灣世代交替的信心增強許多。

然而我也赫然覺得,甫結束的總統大選幾乎不在他們的雷達屏幕上,我所念茲在茲,認為未來4年會對台灣產生巨大影響的強權板塊變化與區域地緣政治,似乎沒有喚起他們的注意。

外國的政治觀察家看台灣年初的大選一定饒富興趣。第一次實質的三角選舉,在「民主與威權」及「戰爭與和平」的傳統選戰論述軸線之外,生出了「民粹反建制」的選項。台灣選民對各種可能形塑投票行為的外部力量之反應,年輕族群對於選舉過程與結果的影響,樣樣都可記筆記。

選舉結果僅有40%得票的總統以及3黨席次不過半的國會,「雙少數」的民進黨如何處理未來府院的協調與攻防,絕對是政治系教授可以傳講的經典材料。

觀選結束就離境的外國友人與媒體,可以撰寫台灣嘉年華式的民主典範,但住在台灣的人民就要務實面對選舉結果所可能衍生的各種挑戰。我在選後對外國媒體只說了兩個字:Buckle Up(繫緊安全帶),因為擺在眼前的飛行有亂流,航行有暗礁。

民進黨的連續3次執政不可完全視為蔡英文政策路線的再版,畢竟賴清德的過往政治立場、決策處事性格,及為其所用的國安團隊,不可能一成不變。

總統大選前的「現狀」已是中美在印太地區的強力對抗,兩岸斷絕的官方溝通管道,美國對台灣經濟產業布局及建軍備戰重心的強勢指導,人民解放軍環繞台灣周邊實施「戰備警巡」的常態化,及核能電廠全部關閉的迫在眉睫,「現狀」如何維持,有沒有可能維持,答案呼之欲出。

美國將在今年11月舉行總統大選,其結果將會再次牽動美中台三組雙邊關係的變化。川普捲土重來,竟能在民調上普遍勝過現任的拜登總統,在共和黨內輾壓所有的競爭對手,不得不讓人特別關注未來10個月的美國選情發展。

川普在總統卸任前曾對其4年任期內沒有發動海外戰爭感到自豪。拜登總統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伊始,即表明不會派遣美軍進入烏克蘭參戰。無論美國大選最終結果如何,台灣面對大陸軍事脅迫與動武的可能,既不能浪漫地期待「我川威武」,也不能認定拜登必然出兵。但可確定的是,美國會緊盯我們的國防預算、建軍備戰與後備動員。

倘若台海情勢沒有重大變化,北京可能會在美國下任總統選出後,再針對未來4年的中美戰略競爭態勢進行綜合評估。然而,台灣在此之前必須要有智慧主動維繫和平與穩定,不讓台海問題成為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焦點。

民進黨再次贏得總統大選,是否意味著台灣多數民眾期待兩岸繼續4年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不減壓、不降溫、不退燒?抑或大多數人民的期待其實並非如此?

任何兩個國家,即使是軍事同盟,國家利益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台灣的生存與發展利益不完全等於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更何況美國如何看待其印太利益,拜登政府與川普也可能大相逕庭。因此,我們除了密切關注美國總統選情變化,也要先期預估不同選舉結果對中美關係的衝擊。

台灣在「美中台2024」這一局,必須思考是否將兩岸關係完全寄放在台美關係之中,讓中美兩大強權去爭奪對台灣命運的主導權與主動權。(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