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腦瘤是後天造成的!腦神經權威教你這樣做「預防腦瘤」

政論名嘴陳立宏因腦癌於21日逝世,享壽52歲。根據新聞報導,他當初會去就醫,是因一個月出現7、8次的撞車,頻率高到他和太太覺得怪怪的,才決定去醫院檢查。從眼科檢查,一直做到MRI,沒想到一確診竟是腦癌四期,最後終不敵癌魔侵襲而告別人世。

一般來說,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而惡性腫瘤就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癌症,發生在頭顱內的腫瘤即統稱「腦瘤」,依發生原因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腦瘤是指在腦部形成的異常細胞,依照異常細胞發生的不同位置再加以細分許多種類,而繼發性腦瘤則是由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腦部。如果發現腦部有腫瘤,只有透過手術將腫瘤組織取出化驗,才能判斷其為良性或是惡性。

腦癌並不是國人癌症主要死因,但因為腦瘤造成殘障甚至成為植物人,影響家庭生命成本不低,不少人看到這則新聞會擔心問:怎樣才能預防腦瘤?

這要從腦本身構造來分析,腦本身是個沒痛覺的器官,除非壓迫腦膜,才會有疼痛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痛」。所以,想知道自己腦有沒有問題,第一是不要輕忽不尋常的頭痛,因為頭痛不一定是腦瘤,然而,腦瘤一旦變大就會引發頭痛,包括:平常沒頭痛,突然痛起來、痛不欲生。或者平常就有頭痛,但是頭痛型態及嚴重的程度改變,此時就要特別注意。即使是良性腦瘤,但長在不對的位置,例如腦幹,也可能有惡性結果,良性腦瘤也可能造成呼吸衰竭,並不是惡性腦癌才會有生命危險。

除了頭痛,腦因為掌管身體全身器官,不同位置的腦瘤,也會有不同的症狀,我們可根據身體出現的症狀提高警覺,像陳立宏先生一個月出現7、8次的撞車,我認為就是腦瘤壓迫到視野區或視神經而導致。

根據腦瘤出現的位置,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顳葉:情緒、精神方面症狀。
前額葉:智力(下降)、判斷力異常。
大腦側:運動區,如手腳無力麻木。
後腦:視力模糊,視野改變,用眼睛餘光看不到東西。
小腦:平衡感失調。

大部分腦瘤是後天造成,發生原因很難說,壓力、三高都有可能,但都不是單一原因。曾有人提出現代人因手機、電腦使用頻繁,電磁波影響腦部運作,但並沒有科學實證。在預防醫學檢查工具中,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比電腦斷層(CT)可有效篩檢腦部器官,建議40歲以上的中年人可安排檢查,並透過有經驗的醫師進行影像判讀,「眼見為憑」幫你揪出腦內不定時炸彈。

更多良醫文章
多喝水不會軟化大便、多運動不會讓便祕改善...關於便祕你一直搞錯的幾件事
她靠「走路」7個月重度脂肪肝痊癒還瘦8公斤!達人教你這個時間走路,治病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