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門診難掛 急診只貴100元 別怪民眾直衝急診

大醫院急診壅塞最近又成話題,7月1日上路的部份負擔新制調高急診費用,但仔細看,各大醫學中心門診和急診收費最低只差100元,急診還不收藥品部分負擔。百來塊的差距,能夠疏解急診壅塞?

大醫院急診壅塞、待床時間長,一直是問題,最近又因新冠疫情再升溫、中重症患者增加,加上醫護人力不足、高溫引發中暑、熱衰竭、慢性病失控惡化的病患增加等等,讓急診更擠,部分醫學中心連走廊都躺滿急診病人。

7月1日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漲價,漲最多的就是大醫院的急診部分負擔,健保署稱此舉目的之一就是藉此落實分級醫療,希望民眾急症別往大醫院急診擠。

但仔細看調整之後的收費,門診和急診收費差距僅100~180元,很多人對這金額不痛不癢,掛急診方便又快速,且急診一定不會拒收病患,更沒有掛不到號的問題。醫學中心資源多、科別完整,有事往大醫院急診跑,自然成為選項。

「我就是啊,反正我家附近就有醫學中心,門診難掛,看病還要排隊排很久,掛急診根本沒比門診貴多少,」台北陳小姐表示,她如果臨時有狀況需要看病,考量到診所營業時間、費用、設備和方便性的問題,最後都直接到大醫院掛急診。

急診部分負擔調漲 無助改善大醫院急診壅塞

7月1日之前,醫學中心看1次急診,連同各家自訂的掛號費,約需花費650~880元,一次門診最高花費則是在720~820元之間,差距只有6、70元,其中國泰醫院急診和門診收費更是完全相同。

新制確實有拉大醫學中心急診和門診的收費差距,從原來的差0元(國泰醫院)到最多只差80元,再到新制差100~180元(見下表),不過價差最多只差不到200元,對很多人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目前醫學中心門診和急診的收費,差距最低的還是國泰醫院的100元,差距最大的也只有180元,包括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台北、林口)、高雄長庚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榮總、以及中國附醫都是。

此外,急診還不收取藥費,全部包含在部分負擔中,更可能讓掛不到門診的民眾乾脆擠往急診。

急診無法指定醫師、僅開3天藥 仍須回門診追蹤

抄捷徑掛急診對民眾來說是不是百利無一害?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提醒,雖然門診和急診收費差距不大,但急診有檢傷分類,如果是輕症,診治順序會往後排,且有些用藥有專科限制,急診醫師無法開藥,同時急診只能開立3天份量的藥,3天病沒好,還是得回到門診就醫。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表示,健保門診藥品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後,上限從原本200元提高至300元,但門診真正要自付到300元藥費的病人並不多,只有14%患者的藥費超過200元,這些病人付的費用才會和急診差不多,但86%的門診病人自付藥費都在200元以下,和急診的費用落差就比較大。

洪子仁呼籲,急診以處理急重症為主,後續還是得回門診追蹤,輕症、小病還是別往急診跑。

此外,若非急重症,掛急診還有一個壞處:無法指定科別和醫師,而是由急診醫師初步診治,若判斷須由特定專科醫師診治,才會由該專科值班醫師處理,如需進一步收治住院,才會再安排其他主治醫師。因此,民眾如果希望給特定醫師治療,只有循門診途徑才能達到目的。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成大醫學院急診學科教授紀志賢認為,長期以來,急診壅塞最大主因是「進多出少」,能夠收治住院的病人數量比進急診的人少,急診自然形成很大的瓶頸。而各醫院病床能夠收治的胃納比需求少,原因也都不同,因此新制些微拉大急診和門診的收費差距,是否有效還需要觀察。

延伸閱讀:

止痛藥何時吃最有效?需要消炎成分?副作用、禁忌公開

健保調降藥價、原廠藥退出台灣,我吃的藥會受影響嗎?

買不到普拿疼不用怕,這3種一樣有效 中藥也有用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