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名漢語拼音 規定姓前名後

中國時報【朱建陵╱綜合報導】 中國人名用漢語拼音拼寫的方式,大陸即將推出國家標準,今後不論是國際會議或是填寫護照表格,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人名,都必須姓在前、名在後,兩者分寫,開頭都用大寫字母。 雖然漢語拼音已經是國際上將漢字轉換成外文的國際標準,但仍缺乏統一的規範,例如大陸前女排國手周曉蘭,在國際賽場上經常被叫為「曉蘭周」,音與「小籃球」接近,徒然引來笑場。 除了國際運動賽場,在國際會議上,大陸學者的姓名也存在姓、名位置顛倒的現象,把很多外國人都弄糊塗了。不僅如此,姓、名的漢語拼音該不該大寫;包含兩個字的名,兩個字中間是否要加破折號,都沒有一致的標準。 大陸國家教委、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訂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目前已經上報大陸國家質監總局,申請大陸的國家標準,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將公布標準。據指出,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人名,必須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的漢語拼音首字都必須大寫。 新加坡和韓國在用英文表述姓名時,也是姓在前、名在後,例如「Lee Kuan Yew」(李光耀),台灣則依西方習慣,姓在後,名在前。 但大陸也有學者專家主張,對文學作品中的人名、地名翻譯,不需要卡得太死,例如《紅樓夢》中許多次要人物的名字,在英譯時經常採用「意譯」方式,「晴雯」被譯成Skybright(晴空)、「紫鵑」被譯為Nightingale(夜鶯),多了幾分文學韻味。 不過,網路上一些對武俠小說人名的譯法,就無法取得一致意見了,其中包含「李莫愁」(Don’t Worry Lee),「任我行」(Let Me Go),「韋小寶」(Baby Wa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