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名導田沁鑫 再攜劇來台

工商時報【台北綜合報導】 田沁鑫導演改編自大師李敖原著的舞台劇《北京法源寺》將於今年11/8、11/9來台演出。田沁鑫寫過不少引起轟動的舞台劇,也是台灣民眾熟識度最高的中國導演,每每來台皆引起轟動,更得到眾多名人的盛讚。 我做戲,因為我悲傷 田沁鑫喜歡一些悲劇性的題材,她覺得悲劇是容易感染人的,能夠引發人們深思,也以此來傳達自己的態度。年輕時的田沁鑫為愛所傷,因而剪去長髮,將內心情感一股腦倒進了戲劇創作中,情感幾乎是她做戲的動力,甚至將自己的際遇融入戲中。而在得到關注後的田沁鑫,開始被大量的公司和劇團邀請做戲,讓她進入了一個迷失方向的時期,如果做戲變成了一種商業流程,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藝術表達,那麼戲劇對於田沁鑫來說會變成什麼呢?她覺得「人要有底線,我是一個做藝術的,我要保持自己。」因此,即使成為中國知名導演,她始終不會放棄那個永遠發自內心愛戲的自己。她不再被名利左右,隨著自己的節奏活著,尋找著一種精神的指引,一種清靜的狀態,也開始將宗教信仰帶入她的創作中。 宏大角度 延自傳統文化 田沁鑫導演的作品被認為有著扎實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既有中國文化的審美品格,也有世界範圍的觀眾基礎。她改編了許多名作家的作品,如蕭紅的《生死場》、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李碧華的《青蛇》、老舍的《四世同堂》到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安靜內斂的她,在編寫劇本時總是不眠不休的琢磨,面對自己最深沉的藝術底蘊,讓生產出的話劇散發出濃厚的自我風格。藝術與商業總被認為是相互矛盾的名詞,但在田沁鑫的世界完全不是個問題,她總是能夠游刃有餘的找出藝術與商業的融合點,「這是因為我什麼都不考慮,一切從心出發。」她直言。她的戲屏除了小情小愛,放眼宏大的敘述角度,將愛國、革命、佛學等一般觀者認為較為生硬的內容,經由她敘事的手法,生動表現出每段故事中的精華所在,也提供觀者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