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嚴監管政策齊發 信用加速分化 中小銀行陷困境

工商時報【黃欣╱台北報導】 標普大中華金融機構評級分析師胡暘瑞表示,在大陸官方「嚴監管」政策下,大陸大型銀行仍保持較佳的抗風險,但實力較弱的金融機構信用狀況進一步弱化,預估高風險銀行在銀行業總資產中的占比約為4%,且部分信用狀況較差的銀行將在未來1∼2年內陷入困境,退出市場。 胡暘瑞19日表示,部分中小銀行應對經濟增速放緩和金融監管收緊局面的能力較弱,因此銀行業信用加速分化。尤其2019年5月包商銀行被接管後,3個月期的銀行同業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更是出現明顯區隔:原本資金水位相對充裕的大型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利率不增反降,反觀城商行及農村商業銀行等小型銀行的利率卻是持續走高。 胡暘瑞解釋,大陸政府加強金融監管,包括推出資產管理新規、表外理財業務受到影響外,逾期90天以上貸款需劃入不良貸款等制度,不僅加大銀行獲利壓力,形成強弱銀行梯隊,資產品質不佳的中小銀行因此浮出水面。 這些中小銀行為了追求較高獲利,其高風險信貸比例偏高,導致風險升溫。或是銀行治理上有所不足。胡暘瑞估算,這些問題貸款占銀行總貸款規模的6∼7%左右。而高風險銀行在銀行業總資產中的占比約4%,有可能在未來一年逐步退出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20日即將公布的新一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仍有下調可能,且長線官方亦將持續引導LPR下降,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也就是說,對於銀行業的放貸獲利將會造成新一波衝擊。 但胡暘瑞指出,當前為了金融系統穩定,大陸官方不會放任銀行倒閉,而是會透過注資、重組或與大型機構合併等方式解決問題。如同先前對包商銀行和錦州銀行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