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內需力量多大?

工商時報【于國欽】 ■各國經濟成長的來源有所不同,有些國家依賴外貿,有些則仰賴內需,以貨品出口占GDP觀察,2012年美國10%、法國22%、中國24%,韓國50%、台灣60%、新加坡148%。 ■經濟成長的功臣是誰?以大陸2010年經濟成長10.4%而言,4.5個百分點來自消費,5.5個百分點來自投資,0.4個百分點來自外貿,為便於明白,以4.5除以10.4得出43.1%,此即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餘類推。 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幾近零成長,以過去台灣二、三十年的經驗,出口低迷意味著經濟成長即將趨緩,然而這個原則適用大陸嗎?如果適用,今年初北京當局所訂的7.5%經濟成長目標恐怕就難以實現了。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一下大陸的經濟結構,中國大陸的出口雖然在4年前已躍居世界第一,但由於大陸經濟規模較大,因此近年出口占其GDP比重仍僅24%,遠低於台灣的60%,顯示大陸外貿依賴度不像台灣這麼嚴重,這也意味著外貿走緩對大陸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 消費與投資 左右大陸經濟 總體經濟學告訴我們,除了出口,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同樣可以影響生產交易而帶動經濟成長(實質GDP成長率),然而到底是外貿的影響力大?或者是消費、投資的力量較大?並沒有標準答案,全視各國的經濟結構而定。 以GDP= C + I + X - M(把政府消費及投資G拆解併入C、I)而言,近年大陸的消費占GDP六成,投資占GDP約三成六,兩者都高於出口的二成四,消費與投資這兩項內需活動顯然更能左右大陸的經濟走勢。 以2012年為例,中國大陸7.7%的經濟成長,其中消費貢獻了4.2個百分點(55.0%),投資也貢獻了3.6個百分點(47.1%),外貿反而呈現負貢獻。近十年大陸人薪資快速成長,有錢了自然會增加消費,是以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已由2003年35.8%一路升至2012年的55.0%,再加上投資(資本形成)年年逾40%的貢獻,內需已然是支撐大陸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力量。 內需帶動GDP 大國才夠力 再舉一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經濟陷入空前恐慌,但這一年也就是2009年大陸經濟成長率依然高達9.2%,這一年大陸出口衰退16%,沒比台灣好到哪裡(衰退20%),然而其經濟成長之所以如此驚人,係由於消費、投資這兩股內需動能大放異彩。 事實上,不是所有國家都可以靠內需來支撐經濟,只有人口多、經濟規模大的國家才有此能耐,短期的擴大內需政策人人可用,也都有些效果,但能源源湧出內需動能而帶動GDP成長者,非大國不可能為之,這也是為什麼金融海嘯這一年,舉世都竭力擴大內需,然而能快速迎來景氣春天者,僅中國而已。 當然,總體經濟是動態的,消費、投資與貿易彼此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例如出口暢旺會帶動投資,增聘人力,人們有了工作就會去消費,就此而言,若干內需確實是由貿易所引伸出來的。惟以大陸人口13億,內需規模是出口的三倍而言,自發性內需自應遠大於引伸性內需,其對經濟成長既有錦上添花之功,也有雪中送炭之效。 外貿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但相對小國而言,美、歐、中由於內需規模較大,較能緩衝外貿衰退的壓力,從大陸近十年的國民所得統計資料可以推論,即或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幾近於零成長,然而只要內需持續增長,今年要實現經濟成長7.5%,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