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進口家具 8成是假貨

旺報【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 達芬奇家具造假事件在大陸引起軒然大波,連帶讓大陸家具業充斥「假洋貨」的亂象被揭發出來。根據《中國經營報》報導,由於造假成本低廉、風險不高,在大陸號稱進口家具者,竟有高達80%是披著「假洋品牌」的外衣在市場銷售,消費者想要不買到假貨,恐怕只能靠運氣。 業者指出,真正進口家具的成本,除了進貨原價、經銷商利潤外,還包括報關費、檢疫費、增值稅、保險費及運費,這些費用都不低,因此真正進口家具行業並非如外界想像的是低成本、高利潤的暴利生意。 不肖報關行上下其手 值得注意的是,為平衡進出口貿易,大陸2005年將進口家具關稅調降為零,此後大陸家具進口代理商便大量應運而生,在家具進口零關稅政策下,大陸本地生產的家具透過「出口轉內銷」手法,成了業界牟取暴利的普遍現象。 至於大陸家具業如何讓本地製造家具「洗」成「洋品牌」?一位大陸報關業者透露,不少大陸家具業會透過報關行代理進口報關事宜,報關業者對沒有產地證明的家具產品,通常也有本事「靈活處理,進口申報」。 報關業者指出,他們承接的業務中確有一部分是將大陸國產家具貼牌出口再進口偽造成洋家具。 以義大利品牌為例,流程基本是在廣東東莞等地加工製造,然後從海關運往義大利,此時出口價格往往很低,以保證低繳稅。從義大利運回來後需要繳納的只有進口關稅及相關報關費用等,此時報價就變得非常高。 報關業者更表示,在大陸進口家具實行零關稅後,就算報再高的價格也沒關係,一旦通過報關審價,就能理所當然的以高於成本十數倍的價格在市場銷售。 出口轉內銷以假亂真 業者指出,很多量大的家具代理商還是會選擇透過上述「合法」方式將家具「洗」成洋品牌。不過,現在更多家具代理商會選擇從國外進口木材本地加工,再貼牌冒充國外進口,由於木料和家具不同,這樣又能省出一部分成本,「至於憑證,自有方法造假」。 一位大陸當地家具業者指出,上述「憑證」可以透過「真協定、假代理」的方式取得。也就是大陸本地經銷商和外國品牌簽訂代理協定,然後以代理之名少量進口該品牌家具,再在大陸境內和廠家合作仿製,並貼上洋品牌標籤後,「出口」到原產地再「進口」回來以假亂真。 配件出、成品進 難查 另一個方法,就是業者設法在國外註冊成立一家家具公司,然後透過這家公司委託大陸當地廠家生產。 但這些生產出來的家具不是成品,廠家會以「家具配件」或「板材」名義出口。到國外的家具公司後,再在當地上漆、組裝,再貼上標牌。 接著,這些「漂白」後的家具就堂而皇之地「進口」回銷大陸,售價也就獲得十倍上漲。大陸海關人員承認,由於其手續、程序均符合相關規定,這種「配件出口、成品進口」的手法,基本上無從查起。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大陸進口家具的行業「水極深」,也就是說市面上銷售的洋家具至少有80%都非原產地產品,各種洋品牌代理經銷商也多不勝數,在他們看來,達芬奇的問題只不過是大陸家具業畸形生態的冰山一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