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難民生活貧苦 靠廚藝自立改變未來

慈濟在亞洲,看到馬來西亞人口組成,有一部分是難民,沒有法律地位,沒辦法工作,就像被隱形了一樣。但希望他們能好好生活,當地有一個餐飲社會企業,和難民廚師合作,製作他們祖國美食,從而幫助難民獲得收入。今天要帶您看的故事,就是裡面其中一位廚師,伊法娜

凌晨四點多就出門,對身為廚師的伊法娜來說,已經是個日常。

慈濟和氣學習中心畢業生 伊法娜:「在我記憶中,我(從緬甸)來到馬來西亞時,應該是9歲左右,我和我的兄妹,好幾年沒有讀書,我想我去慈濟(學習中心)時,已經13歲或是14歲了。」

伊法娜的爸爸 伊薩:「我們知道士拉央有一所慈濟的學校,當時我們住在八打靈再也,伊法娜的媽媽每天接送他們去學校,我們希望能為我們的孩子,照亮他們的未來。」

慈濟和氣學習中心老師 黃學勁:「她在學校期間是一個很乖巧的學生,然後在學習上,她都非常地努力,慈濟鼓勵她上中學,她父親也給她很大的鼓勵,支持她繼續去讀書。」

慈濟和氣學習中心畢業生 伊法娜:「當我在慈濟學習中心完成學業後,我有兩個選擇,就業輔導或者繼續深造學業,我選擇了餐飲業課程,然後就開始接觸Picha(社會企業)。」

從中學畢業後,伊法娜加入了PichaEats,一家通過與難民廚師合作,製作他們祖國的美食,從而幫助難民獲得收入的社會企業。

PichaEats生產主管 顧依婷:「還在實習的時候,伊法娜不像現在那麼有自信,她崩潰了幾次,但她總是會站起來說,沒關係,我再嘗試一次,她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

慈濟和氣學習中心畢業生 伊法娜:「我從學校學到的東西,幫助我在缺乏自信時,重新建立自信,沒有教育或知識,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我們沒有信心站出來,獨自完成所有事情,甚至我們會不再相信自己。」

儘管伊法娜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她仍然利用空閒時間提升自己,不讓時間空過。

慈濟和氣學習中心畢業生 伊法娜:「重新安置也在我的規畫之內,因為我希望,有個能夠有效支持我家庭的保障,這樣我們可以幸福地生活,不再為任何事情擔憂,如果有機會的話,也許,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廚房或咖啡館。」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伊法娜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未來,不僅是為自己,也為了她所愛的人。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做環保最美的雙手 翻轉手心發願付出
慈濟精選│2013年新加坡霾害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