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七大聖事之一》到義大利小鎮的「全世界最美教堂」了解聖體聖事

第四屆全國聖體大會(Congresso Eucaristico)將於3月1號在嘉義舉行,記者特別訪問到羅馬聖十字大學的艾斯特拉達神父,介紹這個天主教會的重要活動。對天主教徒來說,聖體聖事的目的是透過領聖體的儀式與天主共融,感受神的同在。而在歷史上,也流傳著許多關於聖體聖事的奇蹟故事……

什麼是聖體聖事?

2)祝聖聖體的器皿,(曾廣儀攝)
2)祝聖聖體的器皿,(曾廣儀攝)

祝聖聖體的器皿,(曾廣儀攝)

艾斯特拉達(Estrada)神父是羅馬聖十字大學(Santa Croce)的神學教授,他解釋道「聖體聖事」是天主教的七大聖事之一,也是一個奧跡(屬於天主或計畫,並非凡人所能預知)。根據聖經,聖體聖事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親自建立的。聖經記載,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耶穌拿起餅,祝謝後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這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餐後耶穌又拿起杯來對門徒們說:「你們大家拿去喝,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將為你們眾人傾流,以赦免罪惡。」就這樣建立了所謂的聖體聖事,往後也成為天主教彌撒祭禮中的一個儀式。

艾斯特拉達神父說:接受聖體對天主教徒來說,是「與天主結合共融的儀式」,耶穌把生命賦予在聖體中,以其聖血訂下「新而永久之盟約」,所以在接受聖體時,就是覺醒和反思耶穌為人類所做的奧跡,與祂的生命結合在一起,從中找尋意義,並且有目的的去實踐,讓自己的人生更充實。

]接受聖體是與天主結合共融。(曾廣儀攝)
]接受聖體是與天主結合共融。(曾廣儀攝)

接受聖體是與天主結合共融。(曾廣儀攝)

「透過這聖事而讓日常生活用品(麵餅和酒)成了耶穌的身體和血」艾斯特拉達神父強調,人類需要靠食物和水來維持生命,「靈性的生命也需要灌溉,才能成長茁壯,聖體聖事就是天主教徒的糧食和養分,兩者兼併能使我們的生命達到完美。」他進一步解釋,聖體聖事字義緣於希臘文的「Eucharist」,也就是中文的「謝謝」,把餅吃入體內就像把耶穌帶入體內,喝下酒就像喝進耶穌的血,與祂訂下盟約,與祂共存,這美好讓我們心存感謝。

以聖血訂下「新而永久之盟約」。(曾廣儀攝)
以聖血訂下「新而永久之盟約」。(曾廣儀攝)

以聖血訂下「新而永久之盟約」。(曾廣儀攝)

聖體大會的由來

1881年的第一屆國際聖體大會。(取自國際聖體大會網站)
1881年的第一屆國際聖體大會。(取自國際聖體大會網站)

1881年的第一屆國際聖體大會。(取自國際聖體大會網站)

聖體大會(Congresso Eucaristico)就是見證聖體聖事,以崇敬聖體為主題的聚會,可分為國際大會或者各國天主教會自辦的全國大會,將於3月在嘉義舉辦的就屬全國大會。提起聖體大會的起源,要追溯到十八世紀,由法國修女塔米希爾(Marie Marthe Emilia Tamisier)所發起。第一屆國際聖體大會於1881年在法國北部的里耳市(Lille)舉辦,至今已有138年歷史。目前已舉行過51屆國際聖體大會,第52屆大會將於2020年9月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主題是:「我的一切泉源都在祢內」,泉源是泉水的源頭,代表著力量、知識和情感的來源。

2019年台灣聖體大會。(取自台灣聖體大會網站)
2019年台灣聖體大會。(取自台灣聖體大會網站)

2019年台灣聖體大會。(取自台灣聖體大會網站)

滴血的九褶布:波額塞那的聖體奇蹟故事

艾斯特拉達神父也對記者分享了一個有名的天主教奇蹟故事。距離羅馬一個半小時車程,有一個叫波額塞納鎮(Bolsena) 的湖邊小鎮,曾於西元1260年發生了一件奇蹟聖事:一位對聖體聖事一直抱持懷疑的神父,在去羅馬朝聖途中經過這小鎮,在鎮上的聖克里斯丁娜(Basilica di santa Cristina)教堂裡舉行彌撒,進行到祝聖體聖事環節時,他舉起麵餅說道:「這是我的身體」,突然間,那麵餅開始滴血,血滴在彌撒用的九摺布(corpolare,天主教彌撒儀式使用的一種麻墊布)和地面上。如今來到聖克里斯丁娜教堂,除了神父參觀當時祝聖體聖事的祭壇,還能夠見到四塊沾有血漬的大理石地板。

沾有血漬的大理石地板。(曾廣儀攝)
沾有血漬的大理石地板。(曾廣儀攝)

沾有血漬的大理石地板。(曾廣儀攝)

當時的教宗烏爾巴諾四世(Urbano IV)正好住在離波額塞納鎮不遠的奧爾維耶拖(Orvieto)市,聽說這奇蹟後便決定在奧爾維耶拖市建造一個「世界上最美的主教座堂」來供奉這塊沾血的九褶布。奧爾維耶拖(Orvieto)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文化古城,留有西元前7世紀的遺跡,古城建於海拔近400米的凝灰岩(Tufo)峭壁上,這是當地城鎮的特色,夏天非常涼爽,起霧時,整座城市就成了一座天空之城,像一朵燦爛盛開的睡蓮。

奧爾維耶拖像一朵燦爛盛開的睡蓮。(曾廣儀攝)
奧爾維耶拖像一朵燦爛盛開的睡蓮。(曾廣儀攝)

奧爾維耶拖像一朵燦爛盛開的睡蓮。(曾廣儀攝)

額塞納鎮的聖體奇蹟,讓奧爾維耶拖古城建成了一座外觀富麗堂皇的主教座堂,光是建築就花了超過三世紀的時間來建造。座堂正面是具有義大利歌德式風格的建築,牆面有著絕美的雕刻、色彩斑斕的馬賽克,莊嚴壯觀的青銅大門映著天光,再加上考究雅緻的玫瑰花窗,宗教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不禁令人嘆為觀止完全符合教宗烏爾巴諾四世「蓋一座最美教堂」的心願。

「世界上最美的主教座堂」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曾廣儀攝)
「世界上最美的主教座堂」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曾廣儀攝)

「世界上最美的主教座堂」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曾廣儀攝)

在教堂中絕不能錯過的,就是特別為聖體聖事奇蹟建造的九褶布小堂(la Cappella del Corpolare), 雖然沾有血滴的神秘九褶布只有在特殊節慶才開啟展出,但走入這高聳的小堂,一定會被它的美給震懾,隨著牆上的濕壁畫進入600多年前的歷史。

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九褶布小堂。(曾廣儀攝)
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九褶布小堂。(曾廣儀攝)

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九褶布小堂。(曾廣儀攝)

艾斯特拉達神父不僅是位神學教授,對藝術也非常專精,他特地提醒記者,在主教座堂的博物館裡,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稀世珍寶—14世紀由意大藝術金匠特製、以金,銀和琺瑯質合成的「聖物箱」(Reliquiario),這個聖物箱形狀正是以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正面形狀燒製的,正反兩面分別述說波額塞納鎮的聖體聖事奇蹟及耶穌受難的故事,共燒製了32個場景,堪稱一絕。

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稀世珍寶「聖物箱」。(曾廣儀攝)
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稀世珍寶「聖物箱」。(曾廣儀攝)

奧爾維耶拖主教座堂的稀世珍寶「聖物箱」。(曾廣儀攝)

拉斐爾與聖體聖事

談到神學與歷史,自然也和藝術脫不了關係。在波額塞那奇蹟過後一世紀,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也在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的埃略多室(Eliodoro)牆上,用他的神來之筆把這奇蹟畫在牆上。有意思的是,畫中的教宗卻換成了與拉斐爾同時期的教宗儒略二世(Giulio II)。

梵蒂岡博物館埃略多室中,拉斐爾繪製的波額塞納聖體奇蹟。(曾廣儀攝)
梵蒂岡博物館埃略多室中,拉斐爾繪製的波額塞納聖體奇蹟。(曾廣儀攝)

梵蒂岡博物館埃略多室中,拉斐爾繪製的波額塞納聖體奇蹟。(曾廣儀攝)

拉斐爾在梵蒂岡博物館為儒略二世的簽署廳辦公室(la stanza della segnatura)做壁畫裝飾時,把人類智慧與文化的最高境界:「哲學」、「神學」、「詩學」和「法學」放入其中。其中代表哲學的壁畫是是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經典傑作之一的「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而代表神學的就是「聖體的探討」 (La disputa del Sacramento),拉斐爾生動地透過聖體聖事來探討天主教義之奧妙,也彰顯聖體聖事對天主教會是如此的重要與神聖。

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中拉斐爾所繪「聖體的探討」濕壁畫。(曾廣儀攝)
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中拉斐爾所繪「聖體的探討」濕壁畫。(曾廣儀攝)

梵蒂岡博物館簽署廳中拉斐爾所繪「聖體的探討」濕壁畫。(曾廣儀攝)

「祂就是與我們同行,實實在在的那一位!」一位修女告訴記者,對她來說,耶穌不是高高在上、遠在天邊看不見的,聖體代表的就是耶穌實實在在的存在,與大家同在,願意聆聽及陪伴大家。「祂在聖體裡,時時刻刻等待所有需要祂的人,然後用不同方式去幫助所有的人。祂既然是天主真實的靈在,就是我們的希望,食糧和朋友。」如同聖經裡耶穌所說:「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直到今世的終結。」(曾廣儀攝)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直到今世的終結。」(曾廣儀攝)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直到今世的終結。」(曾廣儀攝)

 

相關報導
歷史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換新裝
聖誕樹、聖誕馬槽從何而來?細說聖誕節的兩個象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