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答問】《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九章,書寫經驗分享

三峽市區最短的長福街。詹明儒拍攝。
三峽市區最短的長福街。詹明儒拍攝。

前章,兩樁三峽公案之一是,廟口某店面被貼示了一張「尋人啟事」,被尋找者是一位失智(失憶)老人;之二是,有關李梅樹當年祖師廟的重建宗旨,廟委會現在長福橋的新建格式,所引發了一場「藝術」卯上「宗教」,「台灣」對上「中國」的路線之爭。前者,某瘋子幽幽自問,他也曾經遺棄過某些身外物,遺失過某些親友嗎?後者,他登上了長福橋,想尋找李梅樹請教個明白。
他循著自己既定路線的秀川街,在「太郎命卦館」前,邂逅了少年李梅樹。進入館內,又在電視螢幕上,看到了紅衫軍示威過程中,遺棄民進黨與黨內同志的前黨主席施明德,以及國民黨襲奪日治台灣後,被第一次政黨輪替以來,亟欲取回執政權的馬英九;以及現任總統,卻被法院特偵組扣上貪污罪名,受到民進黨與黨內同志遺棄的陳水扁。

秀川街的太郎命卦館。詹明儒拍攝。
秀川街的太郎命卦館。詹明儒拍攝。

秀川街的太郎命卦館。詹明儒拍攝。

他腦內,不禁導致一陣電視機「秀逗」的「麻白」,所幸藉由太郎先仔的玄牒啟示,獲得初步沉澱。然後,登上長福橋,竟然碰到已過世多年,當年因為此橋的建造,氣到病死的的李梅樹,正在一邊從「橋尾斷面」走來,一邊發出類似六人公「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要建橋可以,但橋樑竟然這樣設計」的生前遺憾。
本章,我依據以下相關資料,以虛實技巧架構歷史感,活化以下人事物:
一、相關資料
◆長福街:穿越祖師廟右緣,前端起於民權街口,後段交叉秀川街,後端止於清水街口。長約65米,為三峽市區最短的小街。
◆長福橋:建於民國七十年代,橫跨廟前三峽溪,因橋面格局高過祖師廟門,引來地方人士非議,認為橋勢斷沖,恐需折損哪位哲人賢士,才能獲得緩衝。(此橋因多年溪洪沖刷,橋下墩基裸露,最近已有重建新橋的藍圖)

長福橋的「橋尾斷面」。詹明儒拍攝。
長福橋的「橋尾斷面」。詹明儒拍攝。

長福橋的「橋尾斷面」。詹明儒拍攝。

◆新潮咖啡店:民國九十年代的舊記憶,現在已改名為手工地瓜店。
◆老式麵攤:民國九十年代的舊記憶,現在已改名為戴記茶坊。
◆秀川街尾段:於祖師廟埕右側重新浮現,穿越一片巷中有弄、衚中有衕,新舊歷史體的幽迴聚落後,止於土地公坑溪左畔。(此聚落,我將之虛構為小說想像中,前清的大郎先仔、豆花勇仔,改朝換代走「狗屎運」的「狗屎埔」)
◆太郎命卦館:位於秀川街尾段內,民國48年即由盲人算命師陳再興,在祖師廟旁掛牌開業,幫人相命為生。
◆紅衫軍運動:為2006年8月12日起,由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的政治訴求運動,要求民進黨籍的總統陳水扁應為諸多弊案負責,主動引咎辭職。
二、對應的人事物(按小說出場順序)
◆太郎先仔:算命師陳再興,真實人物,跨越日治、民國兩個年代;三峽插角貧苦家庭出身,相術神準,曾有諸多政界名人、歌影明星,向其問命批運。(小說中,我將之虛構為清、日亂世之交,「走番仔反」死於內山插角的大郎先仔,其靈魂隔代轉世的化身。

長福橋新建橋面圖。詹明儒取自「三峽生活報」。
長福橋新建橋面圖。詹明儒取自「三峽生活報」。

長福橋新建橋面圖。詹明儒取自「三峽生活報」。

◆施明德:真實人物,真實事蹟,生長於日治後期的高雄醫生家庭,畢業於台灣陸軍砲兵學校,在漫長黨外政治運動暨高雄美麗島事件裡,通體透綠,挺身犯難,火鳥焚身。在紅衫軍運動中,高舉「反貪污」的正義大旗,結合社會人士,逼迫陳水扁下台;其後,「倒扁」行動不繼,巨額捐款支出不明,反被紅衫軍打成欺詐背信的「政治騙徒」。臨老,面對藍色的馬英九總統,再燃「反貪污」之火,卻已時不我予;只在電視上,亮相三分鐘,便即轉身退入螢光幕後。(小說中,其護台本色的事例,我寫在第二十章〈滿腔原罪〉的情節裡)
◆馬英九:真實人物,真實事蹟,出生於戰後香港,成長於台灣台北市,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通體透藍,溫文儒雅。當上台北市長,連選連任後,開始動手清除黨內敵對勢力,暗為競選下屆總統大位鋪路;其後,卸下市長職位,卻遭到黨內對手反撲,面臨國家查黑單位,依「首長特別費」罪名起訴,陷入待罪之身,人格破產的政治困境。施巧計從貪污案脫身後,第二次政黨輪替選上總統,並連選連任;臨老,因總統任內政治態度傾中,背離兩蔣既有的「抗中保台」路線,第三次政黨輪替以來,屢讓再度執政的綠營,批判為對岸紅色中共的同路人。(小說中,其傾中本質的事例,我寫在第二十章〈滿腔原罪〉的情節裡〉
◆陳水扁:真實人物,真實事蹟,出身於戰後台南貧戶,畢業於台大法律系,通體透綠,力爭上游。一路從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台北市長,爬到總統大位,並連選連任;卻因被一連串爆料的第一家庭貪污案,讓人引發昔日的「台灣之子」,如今竟已「向下沈淪」的大哉問。其間,遍歷法院追殺,媒體追剿,眾叛親離,甫卸任即鋃鐺下獄的冷暖過程;晚年,幸獲保外就醫而偷生至今,任內「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路線創論,卻已「船過,水無痕」。(小說中,其守台精神的事例,我分散寫在第十章〈人生歸零〉、第十二章〈藍彩原靈〉、第二十章〈滿腔原罪〉裡;同時總結出,「板蕩民國,既生蔣介石,何生毛澤東」、「曖昧台灣,既生陳水扁,何生馬英九」的史道天問,與世途悲嘆)

李梅樹自畫像。詹明儒取自李梅樹紀念館。
<br />
李梅樹自畫像。詹明儒取自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自畫像。詹明儒取自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真實人物,真實事蹟,身跨日治、民國兩朝,熱愛藝術尤勝於熱衷政治。畢其全功於祖師廟改建後,卻因新造的長福橋,不符他整體的藝術、宗教期望而氣極致病,「玉碎」於民國72年(1983)。李氏死後,祖師廟石雕揚名全世界,諸多畫作典藏於「李梅樹紀念館」公開展示,卻因私人經營難繼,後代面臨「賣畫養館」、「封館保畫」的困境。(紀念館的故事,我鋪陳於第二十章〈滿腔原罪〉裡。小說之外,紀念館的困境,以筆者目前所知,已有台北大學願意提供校地遷館,且已有企業家捐助5億資金,但總經費仍缺5億,有待社會各界捐助補足,便可動工規建新館)
(【人生歸零】《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十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