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愛吃鍋、進補 醫師:恐增心血管負擔

天氣冷颼颼,路上無論是火鍋店、薑母鴨,還是羊肉爐都高朋滿座,不少人還會搭配冰涼的飲料或冰品,但小心這樣吃,會增加心血管負擔。

冬天本來就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期,除了要因應外在氣溫變化,做好保暖,日常飲食也要多留意,無論是一般火鍋還是進補愛吃的薑母鴨、羊肉爐,對醫師來說都是保養心血管的地雷。

火鍋-心血管-紅肉-飽和脂肪-血壓
火鍋-心血管-紅肉-飽和脂肪-血壓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鍋物高鹽、高熱量、高飽和脂肪 血壓易飆升

火鍋沾醬、火鍋料、火鍋湯底等都屬於高鹽、高鈉的食物,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提醒,高鹽、高鈉容易導致血壓上升,且會刺激交感神經亢奮,導致身體產生壓力激素,血管收縮,若是血管中的斑塊剝落,恐怕就會導致中風、血栓。另外,紅肉也是火鍋地雷,因為飽和脂肪含量高,吃多恐會長期影響血壓控制。

「火鍋飲食和護心的得舒飲食離得比較遠,」黃建龍解釋,得舒飲食大多以蔬果、白肉為主,但火鍋多是高飽和脂肪、高熱量、高鹽的食材,建議偶爾吃可以,最多一週一次即可,不要太常吃火鍋、薑母鴨、羊肉爐,若是有高血壓的民眾頻繁吃火鍋,恐會會影響血壓,就算沒有三高困擾的民眾,也要留意引發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如果真的想吃火鍋,建議可多吃蔬菜、不沾醬料,並選擇白肉為主食,會比較健康。

火鍋-冷飲-冰品-腸胃-心血管-血壓
火鍋-冷飲-冰品-腸胃-心血管-血壓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吃鍋搭配冷飲冰品超盡興 恐傷心又傷胃

許多人吃火鍋的同時,還會搭配店家提供可暢飲的冷飲或冰淇淋,看起來平常不過的組合,其實會對血管造成傷害。黃建龍說,若是大啖火鍋、進補同時,又喝下冷飲、吃冰品對於心血管也是一大負擔,尤其是喝下熱湯後,體溫上升,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這時候如果馬上喝下冷飲、吃冰品,血管又會急速收縮、血壓上升,忽冷忽熱這樣吃,心搏加速,對於心血管恐會造成刺激、負擔,尤其是對於高血壓患者、熟齡族要特別注意,儘量避免冷熱食交替食用。

「以健康角度看,喝冰水反而解不了身體的渴、熱,因為身體為了讓體內維持一定溫度,會釋放更多熱能來平衡因喝冰水而降低的體溫,因此不建議喝太冰的食物,」黃建龍也指出,冷熱交替進食也容易刺激腸胃,很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胃痛、腹瀉,長期下來,恐怕會導致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胃部疾病,若是真的想喝冷飲,建議稍微間隔一段時間,飯後20~30分鐘再喝,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醫師強調,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期,除了溫度因素外,食物的選擇也會影響,若是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飲食上要儘量維持正常飲食,避免高鹽、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否則恐導致血壓、血脂、血糖控制不良,進一步引發心血管疾病。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室內外溫差大 身體三溫暖恐中風、心肌梗塞

不只是吃火鍋時要注意,吃完火鍋也別急著走出門。不少人大啖火鍋後,覺得身體很溫暖,不穿外套直接走出戶外,一旦外面冷風襲來,血管突然過度收縮,若是血管內不穩定的斑塊剝落,恐怕會引發中風、血栓,甚至有奪命風險。

尤其是高血壓患者、熟齡族千萬要小心,黃建龍建議,從室內走出外出前,先穿上外套,開門後也別急著走出門,等身體適應戶外溫度後,再依情況調整衣著,避免讓身體不斷呈現三溫暖的狀態,反而傷害心血管。

延伸閱讀:

薑母鴨月經、感冒能吃嗎?薑母鴨功效、禁忌、做法公開

麻油孕婦可以吃嗎?麻油與香油差異、功效、禁忌公開

冬令進補3大營養重點!趨溫避寒不燥膩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新聞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