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泡溫泉 舒緩虛寒症 行經女、孕婦泡腳 促循環

到了秋冬,許多民眾喜歡泡溫泉,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許恒壹受訪,泡溫泉對於改善虛寒體質有所幫助,可以舒緩因虛寒體質導致疾病所來的不適。 依照中醫理論認為,虛寒體質族群很適合泡溫泉,針對常見的四肢冰冷、退化性關節炎、小腿抽筋等症狀,可以透過溫泉的熱刺激及微量元素,來達到祛寒得暖、消除疲勞、舒筋活血、肌肉鬆弛、促進新陳代謝、緩解關節疼痛。 許恒壹指出,泡溫泉確實有舒緩症狀的效果,但沒有治療的功用,常泡有助改善寒性體質,只要改善本身屬於寒性的體質,將能減少上述疾病的發生機率。 許恒壹提醒民眾,泡溫泉別泡太久,也別一開始就泡太高溫,建議每泡10~15分鐘就起來5分鐘,採取漸進式泡法,溫度建議從30度開始泡,泡到45度,不宜太高。 泡太高溫及泡太久,容易造成頭暈休克、導致昏倒,因為泡溫泉時,血液跑到皮膚表面,所以容易頭暈休克,另外在像是在飯後、空腹、飲酒、皮膚病、皮膚有傷口等並不適合泡溫泉,建議可飯後1小時後再進行泡溫泉比較適宜。 另外婦女行經時、懷孕初期、末期時,也不宜泡溫泉,但是可以泡腳,因為距離心臟遠,泡腳對於血液循環有所幫助,可以幫助新陳代謝,不過飯後、空腹喝酒及糖尿病的患者,連泡腳都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