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聊日本】黃金週後為何湧現離職潮?「無惡意」卻能逼走新人的NG話語有這些

今年日本大型連休「黃金週」於5月5日畫下尾聲,伴隨假期結束許多人都回到了原本的工作崗位。不過,卻有不少3、4月才剛進入公司的新人,打算向公司提離職,這也使得「代客離職」(退職代行)的公司在連假一結束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就接委託電話接到手軟。究竟為何新卒員工(指大學一畢業後就進公司的新鮮人)容易在黃金週結束後離職呢?哪些用語最好不要跟他們說呢?

黃金週後最忙的工作:代客離職

根據《每日新聞》報導,由事務所「Albatross(アルバトロス)」管理的「代客離職Momuri」辦公室,提供了轉職與離職協助。在黃金週結束後的5月7日這天,戴著耳機的職員們正忙著回覆源源不絕的委託電話。

迄今為止,大部分的諮詢都是在休假日後收到的,1天大約100件左右,但7日當天的諮詢件數,至傍晚前已超過170件了。

Momuri自2022年3月開始提供「代客離職」的服務。所謂的「代客離職」,也就是由Momuri代替本人,向公司方說明並「郵寄辭職信」,以及協調電腦等出借物品的返還,近2年期間用戶總數即將突破1萬人。

關於費用,委託者為正職員工或契約員工的話,1次收取2萬2000日圓(約4580台幣)的費用;打工的話,則是收費1萬2000日圓(約2500台幣)。

Albatross社長谷本慎二表示,「黃金週是新年度(日本的新年度從4月1日開始)起,在經過1個月該時間點所遇到的長假。有很多人會以『我努力工作了1個月,但這份工作不適合我』等理由來申請委託」。

報導指出,也有那種每天遭社長威脅「殺死你」,以及在連休期間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環境,為了朝下一個階段前進而找上門的委託者。另外,也有人是從連休前便開始使用「代客離職」服務。

為何連假後新進員工容易離職?

為何黃金週結束後,新進員工容易發生離職呢?根據《PRESIDENT Online》報導,社會保險勞務士(指以人事、勞動管理等專門領域的國家資格持有者)鈴木麻耶表示,「就算有人能在4月忍下來,但似乎也會在大型連休期間大爆發。最近的Z世代容易對指導過於敏感。前輩或上級的意外言論,可能會將新人逼入絕境的」。

「儘管很自私,但由於個人因素,我想從5月31日起辭職,拜託您了」。鈴木麻耶表示,自己作為社會保險勞務士,會從企業承接勞務諮詢,或進行社會保險手續。黃金週結束後,每年一定都會從剛進公司的新卒那看到上述的信件。

辭職信內「個人因素」的內容,有部分也包括家庭狀況等明確原因。不過,在試著詢問後,在這段期間內,以下這樣的理由特別多:「不知何故感覺很不合理」、「提不起去工作的興趣」。接下來的例子還有遲到、缺勤,以及安排了人事面試後準備了辭職信,甚至有代客離職涉入後,連面談都無法安排的例子。

4月的新卒光研修就得竭盡全力

鈴木麻耶表示,也有因為一句而最終演變成離職的案例。鈴木麻耶分享了一個例子,K以新卒身分進入食品零售公司。由於食品零售公司是K的第一志願,所以他比常人對工作更有熱忱。

跟任何每家公司一樣,4月上旬食品零售公司充滿了各種研修課程,例如商務禮儀、個人情報處理等,以及參觀工廠和營業所等,這些光是要領會「自己將成為社會人士」而就要竭盡全力的每一日。

每天早上到公司後,K要向每位擦肩而過的人大聲問好,正當K以為自己已經收到了早會和今天的工作指示時,K就被叫到總務處去登錄各種申請的系統,不知不覺間到了午休時間,緊接著時間表上又是一堂研修課,絲毫沒有讓他有時間在陌生的環境下喘口氣。

同時,A前輩那交代的業務無法如期進行,K在交代的期限內連一半都無法達成。K向公司報告狀況後,卻被公司這樣說,「A作為前輩和客戶也有交貨期限,而且我們已提前給你定了期限,所以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自從那天起,K就開始對工作完全提不起興趣了。就算是單純的作業,K也會想著「可能又要被說什麼了吧」、「他們真實想法是什麼」、「反正都是徒勞無功」,這些不安的想法充斥在K的腦中。

在疑神疑鬼下,K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結果A前輩卻說出了新卒員工最最不想被說的一句話,「我之前已經向你解釋過了吧」。

最終這句話成為壓垮K的最後一根稻草,K的健康接連出現狀況,如睡不著、食慾低落,以及陷入勤惰如遲到、缺勤等。A前輩曾多次為此擔心並協助,但後來進入黃金週後,上述種種就這樣成為了「五月病」(指到了5月就會出現心情低落等情緒不穩定狀態)的誘發因子。

黃金週結束時K與人事面談,結果在釐清始末後,K提出了辭職信,並表示「提不起去工作的興趣,我感到不合理」。在該階段,儘管人事挽留了K但一切都已為時已晚,K本人對於辭職的強烈意志並未動搖,出於對健康的擔憂,於是K最終辭職了。

Z世代容易對指導過於敏感

上司一句「無傷大雅」的發言,有可能會傷到Z世代年輕人的心。圖為日本上班族穿過東京商業區的十字路口。美聯社
上司一句「無傷大雅」的發言,有可能會傷到Z世代年輕人的心。圖為日本上班族穿過東京商業區的十字路口。美聯社

鈴木麻耶表示,這裡公司要注意是,一起工作的人是新卒員工這一點。被稱為「Z世代」的當代新卒員工,他們是重視個性特質,且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一代。另外,由於他們成長在經濟和社會不穩定的時代,所以他們對自己從付出的勞動時間中,所能獲得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心理安全非常敏感。

由於強調個性特質,因此受到讚揚的機會相對較多,而受到關注的機會則會變得較少。另外,從時代背景中,無論任何時候發生什麼事情,「Z世代」都存在著提升自己經驗和市場價值的想法。

換句話說,雖然「Z世代」能夠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靈活思考,但相反地他們也容易對指導做出過度反應,並重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不能對新卒員工講的NG詞彙

鈴木麻耶介紹了一些,儘管上司無意這樣說,但會傷到部下最終導致職場氣氛不佳、產能下降的NG的詞彙。鈴木麻耶表示,作為前提,希望大家先認知到例如「就因為是你所以不行」、「你是為何來到這裡的?」、「你有幹勁嗎你?」等這樣會讓人感到否定人格的詞彙,原本就不屬於這次的討論範圍。

撇除上述,以下3種是不能對新卒員工講的NG詞彙:「之前講過了吧」、「這是第幾次了?」,以及「已經夠了接下來我來就行了」。

鈴木麻耶表示,這和之前提到案件類似,如果新卒被告知上述的話語,那下次就算不懂他們也會陷入無法問別人的狀態。不能提出問題的狀況,可能會成為「錯誤的溫床」,形成連錯誤都不能提出的惡性循環,所以得要小心才行。

鈴木麻耶表示,沒有人能打從一開始就完成好工作的,準確性和速度是由工作次數與經驗累積的。重要的是要讓新卒有一種安心感,你可以換句話說,例如「讓我再向你解釋一次」或「這裡你好像看起來不太擅長,讓我們一起試試看吧」等。

以世代來評判他人也是NG發言

除了上述的詞彙外,鈴木麻耶表示對世代進行分類的詞彙也是NG發言,如「你已經不是學生了」、「就是寬鬆世代嘛……」。

會使用這類詞彙的場合,如某人對時間很敷衍、用字遣詞很奇怪,或是發表了任意妄為的發言等,暴露了自己作為社會人士還不成熟的一面。

不過,不管是哪種情況,說這種話的上司沒去教該教的東西,反而將錯誤歸咎於世代,而這只會讓人感到不舒服。被說的本人,即使可能心中會感到憤怒並咒罵「那你年輕時又是什麼樣子?」,但本人依舊達不到認知哪裡是要改進的問題點。

應該有不少人都曾被說「現在的年輕人啊……」。鈴木麻耶認為,將自己不愉快的經驗傳給下一代這種事,並非是明智之舉。因此鈴木麻耶建議可以說,例如「遲到會佔用那些準備好的人的時間」、「在那種情況下,就要用這種說話方式」等,針對該現象問題解釋清楚。

鈴木麻耶最後表示,溝通會產生連鎖反應。每個人之間的順暢溝通可以建立信任,並最終創造一個高生產力和永續發展的組織。

更多太報報導
【太想聊日本】為何要跟你姓?日本夫妻別姓問題為何多年無解
【太想聊日本】嫌看不見富士山、中資飯店偷砍鄰居樹木 事發逾1個月後續如何?
【太想聊日本】東京17間公廁成另類景點 展現日本「用心款待」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