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最精準溫度計」14歲福衛三號明日退役

▲ 福衛三號模型

/ 李蘇竣 綜合報導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今(30)日宣布,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簡稱福衛三號)將在明天(5/1)正式退役。福衛三號已運轉14年,當年更是全球第一個氣象衛星星系,透過「掩星技術」精準減少全球天氣預報10%的誤差,讓台灣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氣象資料輸出國。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發射場發射成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發射場發射成功

▲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發射場發射成功

原設計壽命僅5年 福衛三號守護台灣14年

福衛三號在台灣時間2006年4月15日,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米諾陶(Minotaur)1號火箭升空。原設計壽命5年,在持續運轉14年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今日正式宣布福衛三號將於2020年5月1日結束衛星任務,功成身退。

國研院表示,福衛三號在最初設計時,以「在太空中運行5年」的規劃來設計衛星,並且設定任務壽命是2年。只要完成2年的資料、數據蒐集,就算達成當初規劃的任務目標。結果福衛三號在太空中運行了14年,共計5,129天。其大氣資料也免費對全球開放,截至今年4月20日,共有92個國家、4,551人使用。

由六顆衛星組成的福衛三號因已老舊,電力逐漸衰退,迄今只剩一顆(FM6)斷斷續續產出少量氣象資料。接替福衛三號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已於2019年6月25日發射升空,接續福衛三號的任務。

福衛三號掩星技術示意圖(太空中心提供)
福衛三號掩星技術示意圖(太空中心提供)

▲ 福衛三號掩星技術示意圖(太空中心提供)

「掩星技術」獨步全球 提供超精準氣象資料

福衛三號是全球第一個氣象衛星星系,由六顆衛星組成,任務是以「掩星技術」觀測大氣層的剖面資訊,包括溫度、濕度、大氣壓力,以及電離層電子密度。當時被譽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2012年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分析福衛三號的資料,發現福衛三號資料量雖僅占天氣預報所有使用資料的2~3%,但對減少預報誤差的貢獻度卻達10%,貢獻度排全球前五名。2012年美國大選前的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來襲時,福衛三號的颶風路徑預測,曾準確地協助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緊急疏散的決策判斷。

國研院太空中心說明表示,所謂的「掩星技術」,是利用全球定位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訊號經過大氣層時,會因為穿透不同溫度、壓力或濕度的空氣層,而產生轉向、變慢、減弱等現象。只要分析福衛三號接收到的訊號特性,就能反過來推出地球上空的溫度、氣壓、濕度或電子密度等數據。

模擬圖片(太空中心提供)
模擬圖片(太空中心提供)

▲ 模擬圖片(太空中心提供)

福衛三號貢獻卓越 明日功成身退

國研院指出,福衛三號在全盛時期創下輝煌紀錄,獲得頂尖期刊《自然》、《科學》及大氣科學、工程領域期刊諸多報導。讓台灣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氣象資料輸出國,與國外交流氣象觀測資料,提升我國在掩星數值氣象觀測領域的國際地位和重要性。

國研院太空中心感慨表示,衷心感謝福衛三號在太空中運行14年來,為台灣及全世界提供的服務與守護。國研院太空中心會持續努力,讓承接任務的福衛七號繼續提供精準的氣象資料,為人類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台大探空一號」成功發射! 1970年珍貴影像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