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業者 籲政府釐清環保謠言

工商時報【文╱郭文正】 近來中央與各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太陽光電系統應用,國內的系統安裝量到107年4月已達2.02GW(吉瓦,十億瓦),但隨著安裝量大幅成長後,一些對太陽光電誤解聲音逐漸出現,如果政府不積極面對並提出有效作法,放任誤解或惡意的謠言滿天飛,將對政府2025年20GW的設置目標構成嚴重威脅。 隨著太陽光電系統申裝日趨增加,許多民眾擔心業者會利用洗劑清潔光電板進而汙染水質或農地,甚至也有學者認為光電板毒性強,對此,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軒甫表示,最近接獲不少會員反應,認為不趕緊釐清這些誤會或誤傳的資訊,恐怕會造成民眾降低對申裝太陽能信心的影響。如果光電板表面沾上灰塵或鳥糞,為了確保發電量,廠商只要用清水洗滌光電板表面就夠了,根本不需要使用洗劑,而且「洗劑也要成本啊」,廠商不必多此一舉,為了消弭民眾的疑慮,希望政府盡快針對光電板清潔作法提出規定或行政指導。 而針對光電板是否含有劇毒的質疑,今年1月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鑒於未來大量光電板的回收需求,特舉辦光電板回收座談會,探討國內外的回收作法,成功引起產、官、學重視,加速投入回收機制的建立,該系助理教授嚴坤龍表示,依國內環保法規光電板回收是依一般廢棄物處理,並非屬於有毒廢棄物,事實上光電板是國際性流通的產品,須符合歐盟RoHS(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規定,否則是無法銷售的,因此無需過度擔心毒性問題。 目前歐盟與日本皆已建立光電板回收機制,國內需要趕緊建立機制以讓產業早日掌握回收的遊戲規則,是否需要繳交回收押金,如何計算,誰負責繳交,回收流程如何,由誰擔任回收平台等等,這些都是關鍵點,建議環保署應早日公布。 嚴坤龍進一步說明,依目前歐盟或日本的經驗,回收光電板所獲得的收益並無法全數負擔拆除及回收的成本,收取額外的費用是必要的,以避免使用者未來出現違法丟棄的問題,建議業界應有推展乾淨、相容、迷人、無毒且和諧的太陽能設置應用思維,以做出國際級的太陽光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