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事故「搜救犬」嗅出一線生機!養成像當兵 要突破哪些關卡?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4月2日在花蓮清水隧道口,撞上滑落邊坡的工程車,造成列車出軌,多節車廂在隧道內擠壓變形,提升搜救工作的難度。而在這樣的空間中,搜救犬正好能運用牠們靈敏的嗅覺及迅捷的動作,進行人命搜救。這次事故中,有4隻搜救犬跟隨控犬員,進入狹小的夾縫裡,發揮天賦協助救援。究竟搜救犬是如何養成?過程又有哪些辛苦的地方呢?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新北出動搜救犬協助救援。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新北出動搜救犬協助救援。圖片來源:中央社。

太魯閣號出軌釀50死 搜救犬出勤協助救災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4月2日自樹林開往台東,行經花蓮縣秀林鄉和仁段時,在清水隧道口50公尺前,意外撞上一輛工程車,導致列車出軌擦撞山壁,多節車廂衝進隧道擠壓變形,最終造成50人罹難、至少218人受傷,是台鐵近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死傷事故。

事故發生後,新北市及台北市消防局,一共出動「貝塔」、「Amei」、「浩克」與「Usar」4隻搜救犬,牠們跟隨控犬員進入隧道,前往車廂協助搜尋有無生還者,目前已完成任務歸隊。

搜救犬Amei和浩克。圖片來源:Ntfd-K9。
搜救犬Amei和浩克。圖片來源:Ntfd-K9。

延伸閱讀》穿梭變形車廂 「搜救毛英雄」嗅聞每個角落不放棄

921地震重創台灣 開啟我搜救犬新頁

台灣搜救犬的培訓制度,始於921大地震後。當時除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搜救隊伍之外,還有103隻搜救犬抵台,協助救難工作。因為救災效果顯著,順利拯救多條生命,讓政府意識到搜救犬的重要性。2002年,消防署正式成立特種搜救隊,導入相關訓養作業,並於2010年設立搜救犬隊。目前有八個地方縣市都建立了搜救犬隊,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International Rescue Dog Organization, IRO)認證的搜救犬則有31隻。

搜救犬養成不易 需過五關斬六將

而搜救犬的養成並不容易。牠們自培訓開始,就會跟定一位控犬員,這名控犬員不僅需要了解狗的個性並貼身照顧,還必須養成牠們勇敢、高度服從、喜歡親近人、樂於運用嗅覺搜索等特質,並在每天的相處及訓練中,培養雙方默契,累積深厚信任。對於搜救犬而言,控犬員是個身兼父母、教練及工作夥伴的多重角色。

在訓練這條路上,搜救犬就像「當兵」一樣,大約需歷時18至24個月,以熟悉各種救難情境,突破地形障礙、抗干擾、社會化及搜索訓練等關卡。並在通過IRO評鑑A級(評定適合與否)與B級(資格認證)檢定後,才可正式開始執勤。由於評鑑項目難度頗高,僅約三成的搜救犬能順利取得資格,要是能通過「搜救犬隊國際任務測驗(MRT)」這項最高殿堂認證,就可直接接受聯合國的派遣。

廢墟裡尋找「人的氣息」超靈敏嗅覺比機器厲害

此外,依據訓練項目與搜救能力不同,可分為山難、倒塌房屋、雪崩及水中搜救犬等。由於犬隻的嗅覺感知,比人類靈敏百萬倍至千萬倍,牠們能在大範圍的災害現場,迅速判斷哪裡沒有生命反應、無須搜索,比起生命探測儀更加厲害。抵達災害地點後,控犬員通常會先場勘,評估安全性並測定風向,大部分會從下風處開始,讓搜救犬較有機會聞到待援者的氣味;一旦發現受困者,搜救犬就會定點吠叫,引起控犬員的注意。

由於搜救犬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充滿碎裂瓦礫、殘破不堪的地面,踩踏過程中難免會受傷;但因為牠們本身有很好的越野及跑動能力,若穿上鞋子,恐因無法散熱造成體溫過高。當搜救犬鑽入縫隙窄小的救災空間時,也可能因為多餘的衣物或項圈,被裸露的鋼筋磚瓦勾住而行動受限,甚至發生危險,因此救災時,搜救犬不會穿防護衣或鞋子。

搜救犬模擬震災搜索。圖片來源:Ntfd-K9。
搜救犬模擬震災搜索。圖片來源:Ntfd-K9。

赤腳英雄單純的心 奮力投身高風險工作

這些體型比人類嬌小的搜救犬,對地形環境有著卓越的適應力與穿越力,並且有著強烈的工作慾望。盡責的牠們,因為喜愛、信任人類,願意在高風險的工作崗位上奮不顧身,穿梭在滿是危機的空間裡,進行地毯式搜索,只為替人類找到一線生機。

雖然同樣有著可愛的外表,但牠們過的生活,與寵物犬可說是天差地遠。不只要嚴格控管飲食與作息,還要日復一日的訓練,隨時保持最佳狀態,以期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台灣的災害現場中,有六分之一的任務類型,都需要依賴牠們的搜救能力,這些「小小英雄」的無私奉獻,對分秒必爭的災難救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大家若是遇到搜救犬,記得不要隨意觸碰,以免打擾牠們工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