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做大腸鏡成「滿滿的息肉檢體瓶」!醫驚呆:才隔1年啊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位太太去年做過大腸鏡,今年回診追蹤,先生一同檢查,「兩位是滿滿的息肉檢體瓶」。醫師表示,先生是菸酒生,7顆息肉沒令我意外,但看到太太的大腸又出現滿滿息肉,真的驚訝萬分。

<strong>一位太太去年做過大腸鏡,今年回診追蹤又出現滿滿息肉。(圖/資料庫)</strong>
一位太太去年做過大腸鏡,今年回診追蹤又出現滿滿息肉。(圖/資料庫)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症狀,只是我們選擇忽略。」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去年在做檢查結束後,他千叮嚀萬囑咐,身體保養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太多加工的食物,就算是保健食品,只要有牽扯療效,連醫師都害怕。

吳宗勤指出,尤其是在現在保健食品大爆發的年代,不要說病人看不懂,「有時候病人拿來我看,成分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吃一種兩種勉強還說得過去,一吃一整排、吃好吃飽,真的無法讓人理解。」

<strong>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篩檢算是一個補救措施。(示意圖/pixabay)</strong>
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篩檢算是一個補救措施。(示意圖/pixabay)

對於近期女星顧婕罹患直腸癌第4期的消息,吳宗勤建議,57歲女性如果以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糞便篩檢來說,最少該篩過3次以上;如果滿50歲就開始規則2年一次,甚至可以篩到4次。就算糞便篩檢大腸癌的準確度只有8成,但要4次全都落空,特別是在直腸這種容易出血的地方,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病人沒有規則篩檢」。

吳宗勤表示,如果沒有健檢的觀念和預算,健保提供的大腸癌篩檢算是一個補救措施,如果有預算健檢,以大腸癌來說,國外建議是45歲前要做完第一次大腸鏡,之後就看有沒有息肉、息肉的種類、有沒有家族病史去做後續追蹤。

延伸閱讀
好消息!1招高CP值抗癌法曝光 名醫季匡華曝光拉高自癒力的4個秘密 人人做得到
男「下面癢爆」一驗竟是糖尿病 專家曝6症狀:快就醫不要拖
準備懷孕該怎麼做?百位營養師帶你認識備孕營養品「滴雞精」打造好孕體質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