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房產贈與創新高 迴避囤房稅轉贈子女

記者 溫子豪 報導

情人節送禮表心意,近年買房送給另一半的案例也增多。內政部統計發現,去(2022)年全台建物所有權贈與量為49,805棟,其中「夫妻贈與」有13,973棟,年增10.6%,創下近7年新高紀錄,主要目的是避免被課徵高額囤房稅。此外,情侶計畫一起置產者越來越多,切記登記在雙方共同名下時須闡明出資比例,房貸也可設定「連帶保證人」以確保共同承擔責任。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去年全台建物所有權贈與量為49,805棟,年成長11.5%,「夫妻贈與」占13,973棟,增幅10.6%,贈與棟數來到近7年的高峰,整體贈與稅收僅微升1.7%

主要是因為夫妻之間贈與財產可免課徵贈與稅,加上去年開始每人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提高至244萬元,提升民眾在資產配置上採取「贈與」的意願。先透過贈與配偶不動產,再以夫妻2人每年合計贈與子女488萬元的免稅額,將資產分批轉移給子女。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7月起桃園市、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開始實施「囤房稅」,「非自用住宅者」將被課徵較高額的稅率,因此不少屋主將房產以贈與的方式讓家庭成員分散持有,使得去年贈與棟數的年增率飆破1成。

此外,由於房價高漲,不少情侶計畫共同置產早日成為「有殼族」,但是未婚情侶共同出資購屋,多半會礙於情意而降低研擬合資購屋協議的意願,後續常衍生房屋貸款、登記所有權人、未來售出與否、繼承處理..等問題,分手翻臉對簿公堂的情況時有所聞。

住商不動產客戶服務部首席協理吳光華提醒,在所有權登記部分,登記在雙方共同名下時,應先闡明2人之間的出資比例,也要找代書在建物及土地所有登記時,載明分別持分比例。申辦房貸部分,因多數銀行不接受「共同貸款」,可由經濟條件較好的一方擔任「借款人」,另一方則為「連帶保證人」,既能共同承擔責任,也能以更好的條件借到款項。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