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演了!進場調節 12月外匯存底續寫新高5705.95億美元

央行公布去年12月底外匯存底5705.95億美元。(圖:資料照)
央行公布去年12月底外匯存底5705.95億美元。(圖:資料照)

中央銀行今天(5日)公布12月外匯存底金額5705.9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連兩個月上升。主要是投資運用收益,以及歐元、英磅等貨幣對美元都呈現升值,以及央行進場調節,影響外匯存底變動。

12月非美貨幣呈現升值,升值幅度較大的是加幣、澳幣、日圓及瑞士法郎,升幅都超過2%;新台幣兌美元也升值1.64%。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表示,12月外匯存底增加是因為央行的投資運用收益,以及主要貨幣對美元呈現升值,同時,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秩序也有進場調節。

外匯存底在7月寫下新高5664.9億美元,之後下滑,至11月才又回升,12月較11月又增加30.78億美元。去年全年外匯存底較前一年則增加約156億美元,主要是投資收益以及歐元、英磅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的匯率變動。

央行統計去年12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6408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12%。

蔡烱民說明,外資去年12月扣除盈餘匯出呈現淨匯入60餘億美元,外資去年全年買超台股約新台幣1400億元,但一年領取股利1、2百億美元並會有部分股利匯出,考量盈餘及股利的匯出,外資2023全年對台灣市場應是淨匯出。

2024年元月以來,匯率與金融市場波動較大,蔡烱民指出,主要是市場對於FED降息有不同的預期,有的認為今年3月會降息,又有新的預測認為要到5、6月才降息,對於降息的幅度先前預測全年3、4碼,也有認為會降6碼。他認為,相較於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台幣的表現還是相對穩定。(張佳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