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黃金儲備少賺3,230億元

央行黃金儲備少賺3,230億元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金價近期暴跌,央行黃金儲備相較2011年9月金價1,920美元的最高點,帳面價值足足消風新台幣3,230億元,等於在近3年的時間,央行黃金儲備帳面獲利就自6,500億元減至目前的3,000億元出頭,縮水近一半。 據統計,央行握有1,362萬英兩黃金,其中有108萬英兩是從大陸撤退來台時所餘,其餘1,254萬英兩是在1981∼1989年所購入,持有平均成本每英兩363美元。由於央行持有黃金是用作新台幣發行準備,近年央行握有黃金量可說萬年不變,且不論金價漲跌,央行從不調節進出。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6夥視察央行收藏黃金的「文園」金庫。由於國際金價近期創4年半新低,央行所持黃金獲利也跟著縮水,如果從金價創新高的1,920美元和近期的1,145美元相比,央行由金價最高時帳面可賺約6,500億元,銳減至近日的3,000億元出頭。 市場人士形容,央銀行萬年不動的黃金操作策略成了這波金價下跌的冤大頭,持有黃金價值的帳上獲利也因而較3年前腰斬,足足少了新台幣3,230億元,可說吃盡這波金價起落悶虧。 對此央行強調,央行是審慎看待金價走勢,且持有黃金主要是作為新台幣發行準備,因此不會像其他央行加入搶金行列,且以南韓央行為例,因在2011年金價高檔買入90公噸黃金,平均成本高達1,600∼1,650美元,目前帳面還出現新台幣403億元虧損,強調我國的操作較穩當。 但也有立委持不同意見,認為央行審慎保守之餘,還是要適度調節進出,不能老靠多年前買進的黃金吃老本,「國際金價左看右看也不可能跌回400美元以下,央行看似永遠穩賺不賠,實則只是紙上富貴」。 立委認為,基於安定原則,沒有人叫央行冒險大舉進出黃金,但如果金價在高點時,央行可以賣出一點,等下跌時再補回來,如此對國庫才有挹注,要不老是拿陳年老年的價值出來說增值多少,喊再多也是白高興一場。 金融人士則指出,央行的操作多數限於外匯和債券,特別是公債,但近年因各國力推寬鬆,包括美債在內的利率低到不行,央行如果可增加黃金操作,說不定繳庫壓力會小一點,但很可惜,央行在這部分有如鐵板,不知是央行不會操作黃金還是有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