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千禧世代 薪資水準倒退回1984年

鉅亨網編譯林鼎為 /div>

物質生活相對充裕,也未曾經歷戰火摧殘的千禧世代 (Millennials, 泛指 1980 年至 2000 年間出生的一代) ,同時也是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人。儘管學歷越來越高,為何薪資水準卻沒有隨之進步,反而停留在 30 多年前?

媒體《MarketWatch》報導,華府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的經濟學家 Brendan Duke 根據從事的相關研究指出,經過通膨調整後,目前美國 30 歲族群領取的薪資,竟無異於 1984 年的水準。但相較下,受過大學教育的千禧世代,卻遠高於當時的年輕人。

然而,過去 10 年來的教育成本已大幅成長 3 成,許多脫離校園多年的人肩上仍扛著沉重的學貸。如此一來,購屋買車的計畫也就像是空中樓閣一般不切實際;居住成本提高,更讓許多年輕人持續與父母同住。

儘管學歷貶值化現象越來越研究,卻無法與學歷無用論劃上等號。根據 Duke 的研究,目前沒有大學學歷的人,實際薪資水準更遜於 30 年前學歷僅有高中畢業或更低的人。整體就業市場也逐漸質變,越來越多過去被視為藍領工作的產業,現在也需要更高的學歷才有辦法進入職場。

勞動市場轉趨嚴峻,顯示在職或求職者數減少。根據美國勞工部 (Labor Department) 的數據顯示,當前 25 歲至 34 歲的勞動參與率為 81.2% ;對比之下, 2000 年時則創下 85.3% 的高點。

至於問題到底出在哪邊? Duke 直言,千禧世代最需要的就是薪資水準提高。即便如此,就算美國失業率已降至 8 年來低點的 4.9% ,企業短期加薪的意願恐怕仍不高。自 2010 年以來,美國平均每年時薪增幅僅 2% ,幅度約僅有過去好景時的 6 成。

另外,戰後嬰兒潮雖然陸續退休,但年輕一輩的員工卻沒有因此往上爬,係因在經濟大蕭條的陰霾下,加上獲利緊縮,許多公司想辦法減少支出以控制成本。

相關新聞: 薪資成長不如預期原因 Fed:高薪銀髮族退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