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期最後倒數!透過「精選畫作線上導覽」來看懂這些藝術珍藏的背後故事! | BAZAAR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今年度最受矚目的國際規模展覽《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即將在臺南奇美博物館圓滿落幕!展期至9月1日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特展,為英國國家藝廊繼中國上海博物館、韓國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香港故宮博物院後的亞洲巡迴最終站,也是英國國家藝廊首次來臺,與奇美博物館聯手策劃呈獻50位大師的真跡原作。如此難能可貴的藝術饗宴,若還沒親臨臺南奇美博物館看展,得要把握閉展前的最後時間!
《從拉斐爾到梵谷》在奇美策展團隊的規劃下,以「時間軸」及「地理區域」劃分展區,梳理藝術史近百年的風格流派變遷。從第一展區「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由梅西那、波提切利、拉斐爾等人的作品揭開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革新面貌,到第二展區「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敘述宗教改革間接促成了跳脫形式主義窠臼的巴洛克藝術,以及第三展區「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開啟歐陸上流社會文化交流的巔峰,最後第四展區則是「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集結為現代藝術風格立下新旗幟的印象主義名作,以畫壇經典傑作串連四大展區引領大家穿梭於西洋藝術璀璨輝煌的時代!

為大眾而存在!英國國家藝廊與奇美博物館的使命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即將邁入兩百週年的英國國家藝廊,坐落於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北側,自1824年英國國會創立以來始終開放大眾免費參觀,除了肩負著收藏保存藝術品的責任之外,更扮演著拉近藝術與公眾距離的重要角色,與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為大眾而存在」的理念不謀而合。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而開展首日英國國家藝廊館長加百列.芬納迪博士(Dr. Gabriele Finaldi)更率領團隊來台,表示:「今年正逢英國國家藝廊200週年,很高興我們可以帶著歐洲藝術名家的代表性畫作拜訪臺灣。本館對於提升英國在全球文化藝術的地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持續且堅定地推廣國際文化交流。」

探索英國國家藝廊展值得細細品味的細節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因重視此次的海外巡迴展的最終站——台灣,英國國家藝廊團隊更親臨台灣參與佈展,每幅作品都經由來自英國的修復師仔細檢查後才掛上展牆。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另外,進入展場後不難發現每個展區都有著不同的色彩,當中的每個顏色都是為了襯托畫作顏色精心挑選,並且經過英國國家藝廊確認,展場各處都充滿著講究的細節設計。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除了展覽空間審慎周延的規劃值得留意外,展出的52件作品更是精彩可期,接下來就讓我們藉由11幅亮點畫作解析,一同探看百年來西洋美術的變遷,同時盡情遨遊在畫作的世界中品味其中蘊藏的細節與故事!

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畫作背後的秘辛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甫步入《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展場,映入眼簾的是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安托內羅.達.梅西那的作品《書房中的聖傑洛姆》,以放大的形式巨幅呈現於展牆上。事實上《書房中的聖傑洛姆》的原作尺寸相當精巧,為梅西那到訪威尼斯時繪製,畫中身著紅色主教長袍的正是四世紀時將《聖經》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的天主教聖人傑洛姆。

安托內羅.達.梅西那,《書房中的聖傑洛姆》,約1475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在《書房中的聖傑洛姆》中蘊藏許多細節與象徵意義,畫面在透視法的引導之下,引領觀者的視線越過前景的石灰拱門、進入宛如教堂般的靜謐空間。

這座造型獨特的書房建立在平台上,聖傑洛姆身旁的嵌入式書桌與書櫃放滿他的藏書與私人物品,右後方出現的獅子身影則來自於聖傑洛姆為荒野獅子取出掌中刺、進而馴化牠的傳說故事。另外,畫面更分割為天堂與世俗的世界,主角聖傑洛姆面對左方隔絕世俗世界的牆壁,而前方的孔雀、貓與鷓鴣都分別面向左右兩邊的世界。

提香,《女士肖像》(來自達爾馬提亞的女士),約1510–1512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被譽為16世紀最偉大藝術家的提香,在作品《女士肖像》(來自達爾馬提亞的女士)中的右側以古羅馬浮雕的手法繪製側面半身肖像,將石膏像寫實的描繪到作品上,於當時是相當新穎的創作手法,而此幅作品同時也為當時女性形象與肖像畫樹立全新的標準。

楊.荷賽特,《年輕公主》(丹麥的多蘿西亞?),約1530–1532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荷蘭畫家楊・荷賽特所創作的《年輕公主》,主角被推測為丹麥流亡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女兒多蘿西亞,其身穿華美的珠寶配飾與服裝彰顯了其顯貴的貴族地位,另外手中捧取的金色渾儀指著的北緯55度可能暗指失落的家鄉哥本哈根。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1669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17世紀著名肖像畫家林布蘭於晚年繪製的自畫像《六十三歲自畫像》,以光線與厚塗顏料來刻畫自身黯淡衰老的愁容,這幅作品被許多藝術家與作家認為意味著林布蘭接受自己在畫壇上的失意,坦然面對自我並接受即將面臨的死亡。

法蘭西斯科.德.哥雅,《依莎貝爾.德.波爾塞爾女士》,1805年前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18世紀西班牙畫家哥雅身處社會動盪的時代,作為宮廷畫家的他也深受政治、社會事件影響,更令其創作風格與題材豐富多變。而在作品《依莎貝爾・德・波爾塞爾》中,從作品的背面銘文可知畫中主角為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國務大臣的夫人——依莎貝爾女士,其所身著的服飾為當時正流行的時髦款式,更能顯出她的身分地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980年進行攝影檢測時,研究人員更發現這幅作品是覆蓋在男士肖像畫的上方,畫作臉上更可依稀看見底部模糊的草圖,這種重複利用畫布的情形對於當時資源匱乏的時代可說是相當常見。

沙索費拉多,《祈禱的聖母》,1640–1650年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義大利巴洛克畫家沙索費拉多的作品《祈禱的聖母》中,以樸素的暗色背景襯托被微光照耀的聖母;柔和明亮的光線與陰影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及藝術家的細膩筆觸營造,讓整幅畫作呈現出神聖空靈的氛圍,而聖母祈禱時的溫柔神態、講究細節與色澤飽和度的服裝,都更讓一切栩栩如生。從畫作大量使用來自阿富汗珍貴的「青金石」所提煉的群青顏料繪製聖母身穿的服飾來看,此幅應受到贊助委託所繪製。

克勞德,《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1641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法國古典主義代表畫家克勞德的風景畫作對18、19世紀影響深遠,其中受到英國畫家透納的推崇,透納更在遺囑中要求將自己的作品與克勞德一同於英國國家藝廊展出。而克勞德的《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為英國國家藝廊所收藏的三幅「想像海港」畫作其中之一,描繪四世紀聖吳甦樂帶領童貞少女前往羅馬朝聖,卻因拒絕入侵歐洲的匈人的追求而慘遭屠殺的故事。

保羅.塞尚,《畫室中的火爐》,約1865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儘管與其他印象派大師身處同時代,被視為「現代藝術之父」的保羅・塞尚與其他印象派畫家的交流並不甚密切,他退隱南法後積極投入創作風格的不同嘗試。由於印象派繪畫作品顛覆了舊有陳規的構圖樣式,著重於光線的捕捉與未經修飾的筆觸而趨於失序散亂,因此塞尚致力於追求印象派技法與穩定秩序兩者平衡和諧的完美理想。

塞尚藉由自身發展出的繪畫方法,在《畫室中的火爐》以圓體、球體、椎體的結構元素來組成畫面,經由色彩及造型的配置達到景深的效果,讓觀者如同以畫家的視角,從俯瞰的角度一窺畫室裡的日常物件。

保羅.高更,《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可能作於1890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作為後印象派代表畫家之一的保羅・高更除了購藏塞尚的作品之外,更在作品《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中藉由水果、陶器、桌布、刀具等物件元素向塞尚的作品《靜物與水果盤》致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和扁平的透視法將前景與遠處結合,簡化物體形象輪廓並利用幾何形狀、濃烈的色彩展現藝術家率真質樸的創作意念。

英國國家藝廊真跡原作與畫框一同展出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這回由英國國家藝廊帶來的原作之中,有不少作品連帶著原作的畫框一同來台,包含展覽中可見湯瑪斯.勞倫斯爵士於1825年創作的作品《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有著華麗細緻雕飾的畫框,便是由製造商喬治.莫蘭特所提供。

湯瑪斯.勞倫斯爵士,《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1825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勞倫斯為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享譽盛名的肖像畫家,一生中約創作了七百幅肖像作品,而其中此幅作品可說是勞倫斯的代表作,為杜倫公爵一世約翰.喬治.蘭姆頓委託創作其長子的肖像。畫中的男孩身穿紅絲絨的套裝盡顯貴氣,勞倫斯以畫筆捕捉下男孩青澀而有神的目光,而此幅作品更在1967年成為英國首幅印製在郵票上的畫作,長久以來備受喜愛。

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約1510–1511年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另外,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所創作的《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亦連同畫框一同展出,在畫框上可見英國國家藝廊作品編號與收藏年份的標示。這幅作品為1508年拉斐爾前往羅馬為教宗儒略二世(指的是教宗儒略二世嗎?)服務的同時所創作,可能是接受教廷成員委託,作為個人祈禱用途。作品又名《加瓦聖母》,命名取自過去的畫作主人加瓦男爵夫婦。

PHOTO CREDI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畫作中以小耶穌及施洗者約翰兩人輕輕接觸的雙手為畫面焦點,精心安排的位置與動作呈現穩定和諧的構成。除此之外,為襯托聖母身形輪廓,拉斐爾在其身後加上兩扇拱型窗,窗外更有如羅馬郊外的鄉村風景,為畫作的世界增添故事性意涵。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藝術大師的真跡,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饗宴,引領大家認識西洋繪畫史超過400年的精華概貌,藝術愛好者們絕對不容錯過此次可以當場直觀多幅原作的難得機會!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覽資訊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9月1日(日)(採預約日期、時段入場)

展出地點:臺南奇美博物館一樓特展廳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四9:30-17:30,週五至週日9:30-20:00

奇美博物館官網

官網購票

PHOTO CREDIT: 奇美博物館提供

【延伸閱讀】

>> 【專訪】韓國作家金英夏:「《告別》不是在預言人類的毀滅,而是讓人反思自己可能面臨的死亡。」

>> 會呼吸的療癒型綠建築,建築師甘銘源突破限制,讓竹構大型化更耐氣候侵襲

*本文由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