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汽車破產 燒光736億產不出一部電動車
記者陸懷恩/綜合報導
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賽道,對掉隊選手從不心軟,即便身為最早一批車企玩家的奇點汽車,也難逃被行業淘汰命運。據「天眼查」顯示,近日奇點汽車關聯公司─安徽奇點智慧新能源汽車公司,新增一則破產重整資訊。繼多家公司先後列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及多次收到限制消費令後,奇點汽車身上「傷痕」又多了一個。
大陸歷經多家車廠破產倒閉後,近日再添融資金額高達170億人民幣(約台幣736億)的第一代新能源汽車投資者──奇點汽車。事實上,先前奇點就先被爆造不出車,靠賣軟體維生,後來更傳出大規模欠薪、資不抵債,被法院強制執行等消息。
落得這般慘況的奇點,也曾風光過,與位列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處於同一起跑線。而擁有多年互聯網經驗的奇點CEO沈海寅還曾放言,奇點汽車將用小米模式打造比特斯拉更好的汽車。
成為奇點聯合創始人前,擁有上海交大自動控制及工業管理雙學位的沈海寅,除在日本創立3家互聯網公司外,還曾先後坐上金山軟體集團副總裁及奇虎360副總裁高位。帶著豐富互聯網經驗,沈海寅以投資人身份加盟奇點,並在公司成立第二年成為率領團隊作戰的CEO。
然看似一手好牌,奇點卻始終無法實現汽車的量產。斥資280億元在安徽銅陵、江蘇蘇州、湖南株洲三地建工廠、基地後,奇點仍未將汽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被投資方冷落、又因屢次跳票被消費者遺忘的奇點,最終迎來自己的黑暗時刻。
黃河科技學院教授張翔認為,缺錢是奇點無法推進量產的重要原因。同時,奇點核心團隊、產品線都出現問題,使得其品牌發展較曲折。當2014年12月奇點成立時,「蔚來」、「小鵬」也才成立,甚至最近宣布實現單月交付量破3萬輛的理想汽車,都在奇點成立後第二年7月才成立。如今同為第一代,3家已超前讓奇點看不到車尾燈。
奇點成立後第3年曾發布首款量產純電動車型—iS6,純電動中大型SUV,續航里程400公里,定位為90後人群,但推遲2、3年,投資3個量產基地,卻一部車也造不出來,一個基地都沒完工。
張翔認為,對車企而言,搶先量產往往意味獲客成本越低,但大陸新能源汽車行業早過了「PPT造車」時代,用PPT演示,「說一口好車」已無法說服人,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優勝劣敗,投資者也變得更清醒。隨著行業內車企兩極化愈發明顯,留給「尾部車企」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