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使徒】 《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十七章,書寫經驗分享

這史道,成王敗寇,您怕了嗎?
這世途,弱肉強食,您哭了嗎?
這仗本該不打的,但還是打了。
這戲本該不拍的,但還是拍了。
這戲本該不拍的原因是,難得「三峽染」文化重建,最難處理的首部曲〈藍光乍現〉已順利完成,何必戲外畫蛇添足,無端撩撥百年悲劇的矛盾與愁怨呢?還是要拍的原因是,事過境遷的三峽人,想必很想知道,此後世代的新典範,究竟是誰吧?臭老導演的拍攝團隊,於是分為兩組,一組開向小暗坑戰場的翁景新府宅,一組留在三角湧。三峽某瘋子因應著後者的拍攝,先後析釋出兩個典範人物,一位是以日本學畫背景,重建祖師廟的李梅樹,一位是以日本學醫背景,協建長老會教堂的陳中州。
小說中,適逢日本皇紀二千六百週年紀念,三峽人為了向統治者輸誠,積極響應「皇民化」運動,著手籌建日本神社;於此同時,基督教長老教會,也有籌建新教堂之舉。但是,兩件工程申請,官方核准了前者,否決了後者。

1950年,駱先春牧師(左一),接受洗禮的卑南族領袖馬智禮頭目(左二)。詹明儒取自「美好腳蹤」網站。

某日,職司奉贊會工務部門的李梅樹,站在神社預定地點(今之「鳶山運動公園」)邊坡沉思。他思考著,這世上難道真的有神的存在,或者連神也有種族國籍之分嗎?要不,同樣都是神,為何會有如此差別待遇?更思考著,面對朝代人事流變,歷史軌道轉轍,吾人浮生於世,什麼才是永恆不變,千古不移的傳世價值呢?又想像著,無法核准的長老教會新教堂,日後到底會被建成什麼樣子?而遺憾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時值中國「七七事變」乍起,且於其後兩年,日本正式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奉准的神社興建,就這樣胎死腹中。
長老教會於日本慘敗退出台灣後,在1952年建立新教堂;拍攝鏡頭,於是從李梅樹的傳世之作,日後重建祖師廟的「百鳥朝梅柱」的虛擬廟雕,轉移至陳中州的五代傳醫之家。陳中州不只醫術精湛,也是日本劍道神影流的九段大師;他接待拍攝人員,參觀他創立的「中州道館」,並跟櫻井先生切磋日本劍道,各以一招「橫一字」一刀斬訣,展現不凡劍術。另一番基督聖樂、世界名曲分享後,櫻井先生矛盾而坦誠的道歉說,這場劍道切磋,他其實是為了下午扮演一名砍下小暗坑之役,翁景新父子兩顆首級的日本軍官,提前過來暖身試演的。

劍道九段大師,陳中州醫師。詹明儒取自「中州道場」網站。

陳中州矛盾而諒解說,剛才不是說了,今日我們不談歷史、朝代,只談劍道、音樂。而手機上,胡大仙的「旅狐網站」則適時打出了,如下貼心的跑馬詞:
一步一腳印,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只要記憶不被抹除,一切歷史,便將歷久彌新──
請毋庸置疑,凡所為皆存檔天際。除非諸神都已寬恕,所有功過,必當重受審判──
本章,我根據以下相關資料,演繹如下相應的人事物:
一、相關資料(之前已介紹者,不再重復)
◆鳶山運動公園:昭和12年(1937),曾被選中為日本神社預定地點,民國七十年代興建為運動公園。(於此,可俯瞰三峽溪、老街屋頂、祖師廟頂)
◆李梅樹名畫:〈自畫像〉、〈小憩之女〉、〈切蕃薯之女〉、〈納涼之女〉…。(太多了,無法一一介紹,請自行前往「李梅樹紀念館」參觀)
◆長老會三峽教會教堂:(之前已介紹過)
◆中州道館:位於鳶山首峰東麓,隱身在今之「救生牙醫診所」,連棟建築二樓。(我曾經兩度訪問陳中州老醫師於此,一次參觀劍士對打,一次觀賞老醫師示範表演,喊喝、跳躍、擊打,氣不喘、腰不痠,將近九十歲還老當益壯)

淡中同學,前總統李登輝與陳醫師(右)。詹明儒取自「中州道場」網站。

◆荒城の月:明治34年(1901),土井晚翠以發想自故鄉宮城縣青葉城、福島縣鶴城的歷史感懷為詞,瀧廉太郎以出生地大分縣岡城遺址的時空幽思為曲,所聯手共構、同聲共訴,無奈於史道流變,無助於世途流幻的傳世之作。(我曾經親聆陳老醫師用口琴吹奏此曲,小說中便引用來呈現朝代更易的悲涼)
◆桑塔露琪亞:1849年,一首被從拿坡里語,翻譯成義大利語的那不勒斯民歌。(我亦曾親聆陳老醫師吹奏此曲,小說中引用來祈求光明女神的降臨)
二、對應的人事物(之前已介紹者,不再重復)
◆李梅樹:(之前已介紹過)
◆櫻井夫妻:(之前已介紹過)
◆李登輝:(之前已介紹過)
◆偕叡廉:馬偕之子,為台灣「王爺級」的大牧師。(偕叡廉牧師,曾於1950年親臨三峽,主持三峽教會建堂的破土典禮。依據陳老醫師回憶,他個子不高,嗓門沉厚,全程都用純正的台語講話,腔調土味十足)
◆駱先春:長老教會三峽教會第十六任牧師,三峽傳道之外,亦曾於東部山地佈道二十年,直到1967年退職,1984年回歸主側,享年八十高壽而終。(我在小說中,記頌他身後兩袖清風,但遺留聖詩二百多首,傳嗣六子四女。可說其才也博,其藝也精,其道也遠,其裔也繁的生命價值)
◆陳中州:五代傳醫之家,第二代陳文贊之子,年輕曾經親自參與,三峽教會起建新堂的聖工。(「五代傳醫」之說,陳老醫師生前接受我採訪,表示其祖追隨馬偕傳道時,曾擔任過醫療助手。故而,廣義而言,我有此認同)
◆駱清信:駱先春之女,陳中州之妻,行事低調,不常露臉。(小說中,我讚美她是「長老教會之花」,幫陳家開枝散葉,傳下教授、醫學、音樂界的諸多子孫)

鄭麗純老師(左),陳逸琳老師。詹明儒取自鄭麗純臉書。

◆鄭麗純:五代傳醫之家,第三代陳中州之媳,第四代陳榮耀之妻,是一位著名的手鐘演奏家;2020年曾與其女陳逸琳,受邀在真理大學舉辦的前總統李登輝告別禮拜上,進行手鐘、鋼琴獻奏聖歌服事。(小說中,我借用其手鐘聲的聖潔、寬厚,對照陳老醫師口琴聲的蒼浪、哀怨)
(【同命父子】第十八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