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與奇點轉折

(圖/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

最近有一部熱映的電影《奧本海默》,描述二戰期間曼哈頓計劃及科技精英創造原子彈的過程,這部影片論述了戰時特殊時代背景中重大科技創新歷程及其人事變遷與沉浮。事實上,不論是政府主導的軍事科技還是民間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其背後必定存在著結構性的社會變遷、典範移轉及產業「轉折」,本文討論的重點將聚焦在《奧本海默》曼哈頓計劃和2023年令全球陷入瘋狂的生成式智能技術ChatGPT。

在媒體的追蹤下發現:二戰後期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與ChatGPT的創始人Sam Altman 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在科技創新歷程中,包括:都是美國猶太裔科技菁英(哈佛/史丹福)、都是4月22日出生(1904/1985)、都各自成就了輝煌的科技創新(曼哈頓計劃與原子彈/通用人工智能)、都創造了產業「轉折」並引發了背後的疑慮及負面效應(毀滅性武器/奇點系統崩盤)等。

在二戰期間,奧本海默成功的將量子物理引進了實戰的武器系統中。在同名暢銷書《奧本海默傳——原子彈之父的美國悲劇》中,作者把奧本海默形容成一位悲劇英雄,也被認為是戰後麥卡錫主義的受害者。

在歷史的毀譽參半的評價中,奧本海默所負責執行的「曼哈頓」計劃,包括政治及軍事的溝通協調、由科技主導跨產官學的人事任用、跨領域科技整合及治理、甚至在戰時高壓的狀態下的確實執行領導力等過程,都成為了現代「科技管理」的典範!也為戰後美國特有的「軍工複合體」的實施準則,影響深遠!

同樣的,人工智能產業轉折同樣精彩!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同時面對巨大的負面效益,也就是奇點的轉折,或系統的崩潰。Sam Altman甚至告訴媒體,他在工作時必須在桌前放置一幅奧本海默的圖騰,以便隨時警惕自己必須全力降低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所產生的負面效果。

大型典範轉移、產業轉折都是跨領域系統性技術創新所推動的,對後續的產業進化以及社會變革也是空前的!曼哈頓計劃改變了歷史,維持了美國在近百年的世界霸權地位;通用人工智能及奇點改寫了產業發展的進程,講求規模導向的錢德勒經濟學(Chandlerian Economics)風采不在,而「轉折」所催生的是網路平台生態系統經營的哥吉拉模式(Godzilla),而且是全球風潮!

Wiki使知識平民化,而Google的Eric Schmitt也說:「互聯網時代已過,未來是物聯網時代」,而Sam Altman也引領了2023年的人工智能風潮,其共同點在於:唾手可得、平民化的資訊系統將使得「產業轉折」發生的頻率大幅提高而其格局更加混亂而隨機,如何應對、重新轉型再出發是全民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