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與核擴散政治

文 / 曾子固

由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傳記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正在多個國家的大銀幕上上映。朱利葉斯·羅伯特·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是1904年出生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被譽為「原子彈之父」。這部電影直接取材於凱·伯德和馬丁·J·舍溫 2005 年出版的《美國普羅米修斯》,對奧本海默進行了全面的描述。V.文卡特斯瓦拉·拉奧(V. Venkateswara Rao)發表在《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的<奧本海默與核擴散政治>(Oppenheimer and the Politics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奧本海默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43 年,奧本海默受邀領導「曼哈頓計劃」,這是二戰期間美國與其他盟國共同創建的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生產出了第一批核武器。大約 78 年前,這個項目花費了高達 20 億美元!「不管你喜歡與否,J. 羅伯特·奧本海默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物,」諾蘭在 2023 年 CinemaCon 上說道。物理學家發現了核裂變,就像1939年二戰的陰影籠罩歐洲一樣。發現核裂變後,人們很快就明白,大量鈾的核裂變可以產生級聯鍊式反應,釋放出核裂變。難以置信的能量。這一發現的軍事應用太明顯了。

擔心德國納粹政權會首先使用原子彈

這部電影講述了利用原子彈威力的競賽及其道德困境。奧本海默認為原子彈的製造是不可避免的,他幫助製造了原子彈,大概是因為擔心德國納粹政權會首先使用它的力量。德國人在入侵波蘭後不久就正式啟動了他們的核項目。維爾納·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榮獲 193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並被選為德國核項目的負責人。1941年,由於擔心德國人可能首先製造出炸彈,羅斯福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於是,製造原子彈的競賽開始了。

對於明眼人來說,道德悖論顯而易見的是,奧本海默意識到,由於缺乏足夠的資源,德國物理學家並沒有積極致力於炸彈技術的研究。海森堡甚至會見了正在與盟軍合作的尼爾斯·玻爾,討論雙方同意不製造炸彈的問題。在曼哈頓計劃進行期間,希特勒已經死了。「三位一體測試」於1945年7月進行,而希特勒於1945年4月30日自殺。與此同時,哈里·S·杜魯門於1945年成為美國第33任總統。他在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期擔任副總統。

使用原子彈的目的是縮短太平洋戰爭

1945 年 7 月 16 日凌晨 5 點 30 分,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在位於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美國空軍基地的一個試驗場引爆了一枚钚炸彈,該基地位於阿爾伯克基以南約 120 英里處。受到約翰·多恩詩歌的啟發,奧本海默為測試地點選擇了「三位一體」這個名字。

原子彈使美國一躍成為軍事超級大國

納粹政權結束後,生產和使用核彈的存在理由發生了變化。杜魯門和他的政府中的其他人表示,使用原子彈的目的是縮短太平洋戰爭,避免美國入侵日本並挽救數十萬美國人的生命。

1945 年 8 月 6 日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爆炸量為 15 噸。投放在長崎的炸彈「胖子」的威力為20噸。這些武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初步估計廣島的死亡人數為 70,000 人,長崎的死亡人數為 40,000 人。後來的估計顯示,廣島的死亡人數為 14 萬人,長崎的死亡人數為 7 萬人。數以萬計的人因炸彈的影響受傷或生病,但沒有直接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投降。

戰後美國流行的說法認為,哈里·杜魯門總統做出了投下原子彈而不是與美軍大規模入侵日本的正確決定。但每年八月,廣島和長崎都會舉行哀悼活動,人們指責美國因爆炸事件犯有戰爭罪。據調查,40%的日本人認為美國除了使用原子彈別無選擇。也許,日本本可以用較少致命的手段來安撫。廣島和長崎不僅停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且還使美國一躍成為軍事超級大國。

奧本海默試圖限制新的軍事技術並阻止軍備競賽

奧本海默的道德困境與原子彈一樣嚴重。當奧本海默目睹《三位一體測試》中的第一朵蘑菇雲時,《薄伽梵歌》中的以下詩句從他的嘴裡迸發出來——「現在我已經成為死亡,世界的毀滅者」。奧本海默和其他科學家的共同點是,「他們都遭受瞭如何結束戰爭的可怕道德困境,因為你必須殺人才能救人,」《時代》雜誌前編輯埃文·托馬斯說。「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不只是殺幾個人,而是殺二十萬人,才能拯救更多的人。沒有人願意處於這個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奧本海默試圖限制新的軍事技術並阻止軍備競賽,這使他成為美國約翰·埃德加·胡佛-約瑟夫·麥卡錫集團中不受歡迎的人物。在強權政治中,只有成功科學家的行為才重要,而不是他的言論或道德困境。

全面核戰爭將導致 7.7 億人直接死亡

在過去八年中,核武器通過各國公開或秘密的武器生產而急劇擴散。據評估,2021年初,美國國防部維持著約3800枚核彈頭的庫存。截至 2022 年初,專家估計俄羅斯擁有約 4,477 枚核彈頭庫存。中國、印度、英國、法國、朝鮮、巴基斯坦和其他幾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一場全面核戰爭的爆炸威力為 440 噸,大約相當於二戰期間引爆的所有炸彈的 150 倍。據估計,這種全面核戰爭將導致 7.7 億人直接死亡,此外還有隨後的核冬天造成的許多其他死亡。

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本應起到維護國家主權的威懾作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卻變成了維護獨裁者和民族主義領導人權力的勒索武器。

2023年5月19日至21日在廣島市舉行的第49屆七國集團峰會上,七國集團重申了對「無核武器世界」的承諾。考慮到核庫存的規模,「沒有核武器的世界」似乎是一個白日夢。核動力政治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