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牌背後:為了國家榮耀不惜代價!中國體育培訓打造殘酷的「冠軍流水線」

東京奧運已經展開一周,關心賽事的觀眾很難不注意到瘋狂摘金的中國代表隊,至30日已獲得18金、9銀、11銅,總共38面獎牌,雖然獎牌總數低於美國的41面,但金牌數量保持領先。

中國本次共派出413名運動員參賽,是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最多人出賽的一次,目標就是登上金牌榜的榜首。即使中國公眾對運動員個人的犧牲奉獻越來越關注,呼籲疼惜每一位替國家征戰的選手,就算比賽失利也不要惡意批評,但中國奧委會主席苟仲文在東京奧運前夕說的話,恐怕讓選手備感壓力──「我們必須堅決確保金牌榜第一。」

《紐約時報》(NYT)指出,中國以流水線方式篩選、訓練運動員,唯一目標就是為國家榮耀大量炮製金牌國手。中國每年都有數萬名兒童被送入政府開辦的培訓學校,體育當局的奪金策略很明顯,專注於讓運動員參與較不受西方歡迎的運動項目,在那些領域精益求精,直到顛峰。

2021年7月23日,中國隊出席日本東京奧運開幕式(AP)
2021年7月23日,中國隊出席日本東京奧運開幕式(AP)

2021年7月23日,中國隊出席日本東京奧運開幕式(AP)

不惜代價培養出奧運金牌國手

侯志慧從12歲開始與家人隔絕,每周有6天都在練習一項任務:將比她體重高出2倍的槓鈴舉到空中。上週在奧運場上,侯志慧半生的磨練得到回報,她在49公斤級比賽中奪下金牌並打破三項奧運紀錄。

她所待的中國女子舉重隊是一支威名響徹國際的隊伍,旨在橫掃參加的每場比賽。「中國舉重隊非常有凝聚力,整個團隊的服務非常好,」24歲的侯志慧在奪金後說,「我們運動員唯一想的就是專注於訓練。」

中國的體育選拔體制源於蘇聯,仰賴國家在各地廣設的2000多所專業體育學校,為數萬名兒童執行全日制訓練,日後經過市級、省級選拔才能進入國家隊。為盡可能奪得金牌,北京將知名度較低的運動視為重點培訓項目。自1984年開始大規模參加奧運以來,中國納入囊中的奧運金牌有約75%都屬於6項運動:乒乓球、射擊、跳水、羽毛球、體操和舉重。

中國女性為該國奪金熱門運動的貢獻最顯著,有超過2/3的奧運金牌是女將摘下,而本屆東京奧運代表團中有近七成是女性。女子舉重在2000年雪梨奧運上首度成為比賽項目,分成7個公斤級,在指定時間段內禁藥違規次數在10次以內的國家/地區舉重協會,最多可派出4名選手參賽,代表在女子舉重領域最多能拿到4面金牌。

而且在大多數西方運動強國,女子舉重較為小眾,這意味著西方的女性舉重選手較難爭取訓練資金。因此,女子舉重絕對是北京金牌戰略的理想目標,就算舉重在中國其實也不是受歡迎的運動,甚至多數青春期少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但這都無關緊要。在北京舉重國家隊訓練中心,一面巨大的中國國旗覆蓋了一整面牆,提醒舉重運動員他們的職責是為國家爭光,而不是為了自我。

中國培訓體育的另一個重點是,可以通過如機械般完美動作來獲得冠軍的運動,其他涉及團體默契與相互作用的運動,由於較不可測且變數更多,所以不在優先範圍。除了女排,中國從未在大型團體運動中獲得過奧運金牌。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舉重隊領隊李浩指出,中國體育運動員培養模式極為高效率,「這大概就是我們舉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加優秀的原因吧。」

中國為什麼對金牌如此癡迷?

多數國家都渴望贏得奧運榮耀,而北京對奧運金牌的痴迷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密切相關,中共堅持「新中國」將扭轉百年來的衰落和受外國列強蹂躪的局面,毛澤東當時更發表文章表示發展體育、拆掉「東亞病夫」招牌的必要性。

後來幾十年的時間裡,中國民國佔據世界舞台,與中國人民共和國水火不容,也因此中國人民共和國長期抵制出賽,並向國際奧委會(IOC)申請恢復「中國」的奧委會席位,迫使台灣於1981年與國際奧委會簽署《洛桑協議》確認改以「中華台北」出賽。

以「中國」名義出賽之後,中國的奧運金牌數量也開始「超英趕美」,1988年奧運會上獲得五面金牌;20年後,北京主辦的奧運會上,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金牌總數最多的國家。然而在失去地主國優勢後,中國在2012年倫敦奧運、2016年里約奧運的表現不如當局預期,獎牌總數排在美國之後,也因此2020年的東京奧運是中國隊在全國14億人矚目之下的背水一戰。

中國渴望在東京奧運拿下最多金牌。(AP)
中國渴望在東京奧運拿下最多金牌。(AP)

中國渴望在東京奧運拿下最多金牌。(AP)

金牌背後,一個個為冠軍夢吃足苦頭的孩子

大部分中國中產階級家庭都不願意將孩子送到體校受苦,人們知道在誕生一個奧運冠軍的背後,會有成千上萬與他同期的孩子難以成功,那些投入殘酷體育培訓體制、最終無法登上賽場的孩子,生活往往很艱難:學歷低微,年紀輕輕但身上有大大小小的傷,也難以從事體育以外的職業。

儘管如此,北京仍繼續其體育強國計劃,針對跆拳道、皮划艇、帆船等項目增加培訓,能把子彈堆在手掌上的孩子被派去練射箭,雙臂展開長度令人讚嘆的農村女孩被挑選去練舉重。李浩說,「農村孩子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孩子,吃苦耐勞,而且適應能力強」,是舉重的理想人選。

中國桌球運動員陳夢在東京奧運女單項目奪下金牌。(AP)
中國桌球運動員陳夢在東京奧運女單項目奪下金牌。(AP)

中國桌球運動員陳夢在東京奧運女單項目奪下金牌。(AP)

中國奧運選手為培訓所做的犧牲,是外國選手難以想像的,一些世界冠軍仍與其他選手共用一間宿舍,一年能見到家人幾次已經算是幸運。26日,中國舉重選手廖秋雲參加55公斤級比賽後,是來自她家鄉省份的一名記者向她轉達父母的口信。

比起體操或跳水,女性舉重運動員退役後,也較不被廣告商所青睞。1990年的中國舉重冠軍鄒春蘭只讀書到小學3年級就投入職涯,在退役後過得非常貧困,甚至到公共澡堂當搓澡工,她的經歷讓中國網友感嘆體育培訓制度的畸形。她說她還長了鬍子,這是年輕時被迫她服用興奮劑的結果。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女子舉重原本奪下4面金牌,但有3面因為禁藥而被撤銷。

當努力化為泡影

接受中國流水線體育培訓出來的選手,他們多年的血汗錘鍊依舊可能在奧運的激烈競賽中化為泡影。中國舉重世界冠軍廖秋雲在東京惜敗,輸給菲律賓選手迪亞士(Hidilyn Diaz)。幾天前她的隊友侯志慧才剛奪金,她拿著銀牌泣不成聲,她的教練也摟著她抽泣起來。

最終,她紅著眼睛回答了中國記者的提問,對方安慰說,銀牌已經了不起的成就,「今天,我盡力了,」她望著地板說完後,再度流下淚來,多年來與無情的重量抗爭,她的膝蓋有傷,反反覆覆地發作。廖秋雲的母親何建娟在中國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女兒從小就被送到體校,她從來不敢去探望女兒訓練,因為怕看到女兒身上的傷。

中國舉重運動員廖秋雲在東京奧運55公斤級比賽中奪下金牌。(AP)
中國舉重運動員廖秋雲在東京奧運55公斤級比賽中奪下金牌。(AP)

中國舉重運動員廖秋雲在東京奧運55公斤級比賽中奪下金牌。(AP)

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在中國仍不算是熱門的話題,而中國選手也不曾像美國體操名將拜爾斯(Simone Biles)或日本網球好手大阪直美(Naomi Osaka)那樣吐露巨大壓力帶來的心理傷害。廖秋雲也從來沒有提及,日復一日所做的訓練造成過哪些精神損害。

廖秋雲嘆了口氣,用制服的袖子擦了擦眼睛。她說,全運會即將到來,她將代表家鄉湖南省出賽。勝不驕,敗不餒,中國各省的體育經費部分取決於各省在全運會上的表現,奧運對她來說已經結束了,她要往前看,為新的比賽練習。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東京奧運》三個不能用自己國名參賽的代表隊
相關報導》 東京奧運》贏得獎牌後,選手們都如何處理?拿來咬、藏起來、拿去拍賣做慈善

奧運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