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癌王「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大幅攀升!不生孩子恐增罹癌風險?名醫親授保護子宮關鍵撇步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子宮內膜癌」已經大大超過子宮頸癌,成為女性生殖器官的癌症第一名,並且也是近二十年成長最快速、將近五倍之多的癌症。而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呢?子宮內膜是在人體的何處呢?婦產科名醫鄭丞傑醫師於健康節目【健康晚點名】中指出,子宮是一個梨形狀,最下面有一個比較縮小的管子,下面連接陰道,中間可以將胎兒關在子宮內的地方叫做子宮頸。而上端就是整個子宮體,子宮體裡面的空腔叫做子宮腔,裡面就是裝胎兒,子宮內膜則是每個月剝落,就變成來月經。若罹患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症狀則有異常出血、月經紊亂、下腹腫塊、貧血、消瘦、性交疼痛等。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這樣做竟會造成罹癌率大增?

近年為何子宮內膜癌一直增加?它的成因是什麼呢?鄭丞傑醫師於【健康晚點名】中說明,當女性生孩子生得越少、越晚生、母奶餵得越少,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就會越高。以及攝取過多甜食、澱粉,導致肥胖問題,也都容易造成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年齡,大多落在更年期之後,但近年卻是不斷地年輕化。觀察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年輕人,許多都有肥胖或是多囊性卵巢的問題,並且很多都是因為愛吃甜食、高脂肪食物等。

另外鄭丞傑醫師也提及,稀發性月經也容易造成子宮內膜癌。若月經週期是超過兩個月以上,醫師建議需要去調整。即便是規律地月經週期較長,還是建議要去調整至三十八天以內的週期,避免增加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孩子會救媽媽的病?名醫曝逆轉子宮內膜癌關鍵!

若罹患子宮內膜癌,一定要將子宮割掉嗎?鄭丞傑醫師於【健康晚點名】中指出,不一定要割子宮。若是在初期的狀況下,可先以黃體素治療。若使用內科療法、藥物療法,醫師也提醒劑量一定要夠。只要劑量足夠,99%以上絕大部份都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子宮內膜癌俗稱「孩子會救媽媽的病」。因為一旦懷孕,會有長達十個月黃體素高,能夠保護子宮內膜。若又有餵母奶、持續月經不來,子宮內膜就會繼續被保護,子宮內膜癌就不易發作。

而黃體素的保護,主要是能讓癌症的異常細胞,轉變成正常細胞。子宮內膜癌不像一般一顆一顆的癌症腫瘤,它是一整片的異常細胞。只要有黃體素,就能夠跟這些異常細胞對抗,因為黃體素與雌激素(動情激素)是相對抗的,所以能夠有機會反轉子宮內膜癌。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遠離女性殺手!名醫教妳保護子宮這樣做!

平時有什麼方法能夠保護子宮、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呢?鄭丞傑醫師於【健康晚點名】中提出,子宮內膜是非常脆弱的器官,所以不要去刮它,以及不要讓它受到感染。比方說陰道炎沒有治療好,然後就變成子宮頸發炎,接著子宮內膜發炎,會使子宮內膜被破壞。

另外,子宮的作用就是懷孕,因此讓它發揮懷孕的作用,就是在保護子宮。並且,懷孕也能降低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因為若不懷孕,使卵巢不斷地破洞、排卵、修復,若在修復過程產生基因突變,就是卵巢癌的致病機轉。因此讓子宮懷孕十個月,等於能讓卵巢休息十個月,也能讓卵巢癌的機率下降。

醫師也特別提醒,飲食習慣也是愛護子宮很重要的方式,少吃三高食物,例如高澱粉、高熱量、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都要盡量避免。再加上好好保護子宮別讓它受傷,就能有效遠離人稱女性殺手的子宮內膜癌!

圖片來源:健康晚點名
圖片來源:健康晚點名

想知道更多疾病內容與健康資訊,請搜尋【健康晚點名】

本文造咖流行媒體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造咖流行媒體報導
逆齡、抗老就靠「超慢跑」!最強燃脂運動讓你輕鬆增肌、減脂、降三高!
再累也捨不得睡?「睡前拖延症」讓你精神差還影響健康,5個改善妙招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