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是英國最強個人品牌 皇室經濟學效益超乎想像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位70年,可說是世上「最強個人品牌」,在急速變動的當代,她所代表的皇室傳承猶如指南針,伴隨英國走過了無數的起落,是英國永遠的象徵,也是70年來不竭力量與精神權威的化身。

而皇室經濟堪稱「英國護國神山」,研調機構統計,每年英國皇室維護費用約3億英鎊(折合新台幣約107.68億元),卻能為英國GDP帶來超過18億英鎊(約新台幣646.05億元)的成長。

這可以從伊莉莎白二世所繼承的名字開始說起。16世紀的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發展海外霸權的濫觴,19世紀登基的伊莉莎白二世,把英國從衰敗的海權王國成功過渡到觀光文創產業,這對缺乏自然資源與製造業基礎的英國尤其重要。

伊莉莎白二世從1952年到2022年在位,期間英鎊價值腰斬,但倫敦金融城地位不衰,仍是歐洲第一金融中心,有最大外匯與貴金屬交易市場,倫敦證交所主導世上最大的黃金、外匯、碳交易量,掌握將近三成的股票交易、超過七成的債券交易,金額是分居第二、三名的紐約和東京證交所無法比擬的,並是國際第二大基金管理中心,擁有世上最大海事管理服務中心和法律、會計金融服務;以上被外界認為與「皇室印象」帶來的穩定有關。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9月8日逝世,查理斯即時繼位成為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 ,但能否如母親般受人景仰,為界存疑。圖 / 取自twitter.com/RoyalFamily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9月8日逝世,查理斯即時繼位成為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 ,但能否如母親般受人景仰,為界存疑。圖 / 取自twitter.com/RoyalFamily

伊莉莎白二世生前為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5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君主,她經歷冷戰、對殖民地政權一一放手、香港主權和平移交、蘇格蘭獨立公投(但最終沒有脫英,被視為蘇格蘭人仍心繫女王魅力)、英國脫歐等,並與15位唐寧街首相和諧共處,皇室成員雖無政治權力,卻是最佳親善大使,肩負國際穩定角色到各國出訪。

當代民主政體更加普遍,但君主立憲制賦予皇室神秘、優越地位,這從許多名人仍以被女王封爵為榮可以窺其一二,世界各國也都有皇室粉絲,在英國有超過800家公司以服務女王為榮,並以皇家認證提升商譽價值。皇室除了發行相關商品,每年超過3,200次的公開活動,也帶起「購買英國貨熱潮」,皇室經濟對GDP的貢獻從1950年代的5%,過去10年比例提升到15%。

根據英國頗具規模的調查與數據分析公司YouGov 民意調查發現,至今仍有62%的英國人支持君主制。但伊莉莎白二世廣受民眾愛戴似乎僅止於她本人,其三名子女安德魯王子(約克公爵)、查理斯王子和安妮公主1992年起相繼宣布離婚,1997年更隨黛安娜王妃去世、2020年起哈利王子夫妻退出王室等脫序行為沒有被謹慎的危機處理,也讓人們了解即使皇室身分也會犯錯、不能逃脫凡人也有的壓力。

伊莉莎白二世辭世的行動代碼是「The London bridge is down」,隨著倫敦大橋垮下來,變動是這個時代的本色,且看新時代的皇室如何在俗世中生存,世人或將見證社會學家韋伯所稱的「除魅(Disenchantment)」過程。

英國女王廣受民眾愛戴,她去世後抬靈柩的人也忍不住悲傷。圖 / 取自twitter.com/RoyalFamily
英國女王廣受民眾愛戴,她去世後抬靈柩的人也忍不住悲傷。圖 / 取自twitter.com/Royal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