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耳朵痛 蟋蟀誤入作怪

誤入耳道、長約1公分的小蟋蟀。(聯新醫院提供)
誤入耳道、長約1公分的小蟋蟀。(聯新醫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日前一名小學5年級女學童,在校期間因左耳感到異常疼痛,自覺有蟲在耳朵裡爬,遂由學校健康中心護理師陪同至醫院就診,只見她手緊緊摀住耳朵,面露痛苦神情,直說蟲的翅膀一直在動,耳朵很痛。醫師以耳鏡檢查後,發現一隻小蟋蟀在左耳耳膜上,腳爪動來動去致外耳道血肉模糊,隨即在外耳道噴入麻醉藥,待蟋蟀動也不動之後使用耵聹鉗取出誤入耳道的小蟋蟀,讓小女孩恢復了笑顏。

炎炎夏日,各類蚊蟲都活躍了起來,也有不少人像前述的小女孩一樣,曾經發生蟲子誤闖耳道的可怕情況。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會有哪些症狀?可以自己處理(挖)嗎?聯新國際耳鼻喉科主任陳思齊表示,昆蟲跑進耳朵非常常見,發生時應保持冷靜,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去挖耳朵,以免蟲子受驚擾而往更深的地方去鑽,造成耳朵更嚴重的傷害。

醫師陳思齊叮嚀,昆蟲跑進耳朵時,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去挖耳朵,避免造成耳道皮膚受傷。(聯新醫院提供)
醫師陳思齊叮嚀,昆蟲跑進耳朵時,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去挖耳朵,避免造成耳道皮膚受傷。(聯新醫院提供)

陳思齊說,活體異物(例如昆蟲)侵入耳內,病患可能感受到耳鳴或是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以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可能引起外耳道劇烈疼痛,甚至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陳思齊表示,前述女學生學校健康中心的護理師,利用昆蟲的趨光性,使用手電筒照入進耳內將昆蟲引出是很正確的做法,須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甚而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出血。若仍無法將蟲引出, 在確定耳膜正常無破損的情形下,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食用油或者是嬰兒油倒入耳道內,浸泡數分鐘待蟲子溺斃後,再就近由耳鼻喉科醫師取出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