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台大畢業捨150萬年薪!不進台積電進化工廠,30幾歲當上女廠長
文●管婺媛
踏進李長榮集團位在高雄林園的廠區,高聳的管線、桶槽密布,這裡,1年能產出3萬噸的電子級異丙醇(EIPA),是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半導體大廠,清潔晶圓的關鍵化學洗劑。
目前全球僅2家化學品公司,能提供這種高純度的電子級異丙醇。而掌管這座關鍵工廠的,是全台最年輕的女廠長陳勻錡。
進入集團不到10年,她37歲就當上廠長,打破台灣化工廠全數為男性廠長的慣例。
她讀台大化工系期間,就是書卷獎常客,別人花4年畢業,她花3年半;碩班第1年,她就取得博士班資格考,隔年直攻博士。
成績傲人,自然是科技大廠欲爭搶的人才,她的同班同學,逾半數以上都進入半導體、科技廠,但她的第一志願,卻是被歸類在傳統產業的李長榮化工。
論年薪,半導體廠給畢業生的年薪,從150萬起跳;論公司規模,李長榮也不是產業前幾名,為何選擇它?
答案,是一次在學生時期的獎學金活動。
企業頒給優秀學子獎金,稀鬆平常,但讓陳勻錡印象深刻的是,相較其他公司僅行禮如儀頒獎,李長榮卻花了2天1夜,辦了營隊,上至總裁李謀偉、一級主管都參與,還準備各種營運、工廠運作時會發生的問題,帶動小組討論,甚至要小組在30分鐘內拍1支影片。
「我在台上說明,一級主管就坐在台下聽,Bowei(李謀偉)當場就在台下問,為什麼妳要這樣做?考量是什麼?我當下就確定,這家公司不是死板板的,而它給我的,也不只是一筆獎學金而已。」陳勻錡說。
她討厭死板,不想無聊,更不願按照眼前可視的路徑,按部就班的升遷,「很多學弟妹也會問我,為何不去半導體?但我不甘心只是當一顆小螺絲釘,」陳勻錡說,同學有人已在科技產業升到高階經理,但始終只做同一件事,「如果進入大企業,當然薪資會很好,也可以預測過了幾年到哪一個職等,多久之後,會到哪個位置,這樣的Roadmap(職涯)不是我想要的。」
進入李長榮之後,她確實每一步都沒有預想到:在集團輪調5次,平均1到2年就轉調不同單位,從研發、儲運,做到策略,現在管工廠生產。
每一次,主管都會開口問:「妳要不要試試看?」而她也抓緊機會,每回都點頭說好。
「我可以從最開始的原料、一步步做到產品,看到整個全貌,這是我很幸福的地方;如果進入其他公司,可能不會有這種機會,」她說,因為每輪調1人,就得花時間適應,這對組織而言,都是成本。
同時,輪調並非放牛吃草。「他們不是只把我丟過去就不管我,直屬主管就是我的Mentor(導師),會放手讓我掌控,他只確認大方向正確,異常回報,他再指導我。這種方式讓我每一段都成長很快、很多。」
透過輪調,她能快速摸熟組織的發展方向、目標、營運模式,同時也更確認自己擅長什麼、對哪些工作更有熱情。而這套方法,她也運用在管理近200人的工廠上。
她有1張清單,記錄全廠同事1對1聊天紀錄,她不只要理解對方的工作狀態,還要理解對方的家庭、個性,「這樣我才知道,這個人到底『滿』了沒有,或者還有空間再做更多,因為每個人都會期待被看見,只是缺少機會。」
她說,已經看見未來的階梯,往往會覺得目標很遠、遙遙無期,但,「我看不到未來30年後的樣子,(反而)會覺得,自己還有無限可能。」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