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5年辛苦存523萬,領錢竟「帳戶歸零」還欠56萬,全因行員做這件事…開戶1動作恐被盜領

如果存在銀行的錢某天蒸發了,你會怎麼辦?過往常常聽到中國發生類似事情,先前曾有人將10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360萬)放進銀行定存,幾天後竟發現帳戶餘額瞬間「化整為0」,詢問卻得到要2099年才能動用存款的答案。

日前,中國又有一名53歲紀姓婦人,她自2005年開始在銀行陸續存了12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20萬),沒想到要把錢領出時,卻發現戶頭裡一毛錢都沒有,甚至還欠銀行13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6萬元),讓她欲哭無淚。

調查後發現,原來是紀姓婦人因為不清楚存款手續,經手的年輕女行員竟在開戶的過程,偷偷將帳戶訊息全部記錄下來;銀行的董姓經理得知後,蠱惑女行員,要求交出帳戶訊息,而紀姓婦人的錢,就由董姓經理拿大部分,一小部分歸女行員所有。

陸媒《搜狐新聞》指出,很多的中國人,尤其是有家室的中老年人,因為擔心將來會有急需錢的時候,所以一般都會把錢用於理財,或者乾脆存進銀行,想說風險比較小,等將來有需要的時候,再把錢取出來。

這名紀姓婦人則因為兒子即將結婚,於是銀行提款,卻發現戶頭已經沒錢,銀行行員還說,「妳這戶頭裡沒錢,還有一筆13萬元(約新台幣56萬)的借貸」。

警方調查後發現,這筆借款,原來是銀行經理監守自盜。他將紀姓婦人戶頭內的所剩逾69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02萬)轉出,還用她的名義借了13萬人民幣。

至於偷來的錢,董姓經理全部拿來賭博,而他過去也多次拐騙紀姓婦人購買理財產品、期貨產品。為何董姓經理可以輕鬆使用婦人的帳戶?警方調查,為紀姓婦人開戶的承辦人員就是問題起因,她在為紀姓婦人開戶時,偷偷記錄紀婦的隱私資訊,以便將戶頭裡的錢隨意轉走。

而董姓經理得知後,便與承辦行員商量兩人一起分贓。承辦行員起初一時鬼迷心竅,但因為看到紀姓婦人持續拿著錢來存款良心不安,於是決定自請離職,但董姓經理仍把錢當作自己的揮霍無度。

搜狐網指出,「婦人作為一個外行,並不懂得理財和保護隱私,所以自然是董經理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也因為紀姓婦人毫無理由地信任,所以她並沒有意識到,那些理財產品和貸款表面上雖然寫的是自己的名字,但實際上,使用這些理財產品和貸款的人,卻並不是她。

紀婦氣得將董姓經理和女職員告上法院,但錢卻很難討回來,而面對紀女索賠的要求,銀行方面一開始拒絕回應,後來經過幾次商量,才願意賠償69.3萬元(約新台幣302萬元)。

但就算銀行願意賠償,紀女還有50萬多元(約新台幣218萬元)還沒討回,董男的經濟條件也只夠賠5萬元(約新台幣21萬元)。

千萬別用「木頭印章」開戶!一個動作就可能被盜領

過去今周刊曾報導,銀行行員分享銀行業務知識,她提到常看到客戶在臨櫃辦理開戶時,都會帶著方便、便宜又易磨損的木頭印章當作原留印鑑,讓她覺得相當不妥,因為這種印章很容易被仿冒。

行員說明,並不是每間銀行在辦理業務時,都可以單以簽名為主,如果銀行開戶有需要印章和簽名,絕對不是行員想刁難你,反而是在保護你的權益。

因為一般人的簽名筆跡5~10年可能會改變,不可能會跟當年開戶留存的字跡一模一樣,此時,如果再拿容易被仿冒的木頭章,那麼只要有心人士拿到存戶存摺,帶著仿冒印鑑、寫下相似的簽名,就有機會盜領你的存款。

如何避免辛苦錢一夕之間蒸發?專家傳授3招

雖然上述事件發生在中國,但台灣類似詐騙案件也層出不窮。KPMG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經理李冠璋提醒,熱愛各類行動應用的數位使用者,須注意以下3點才能提防個資遭駭的疑慮:

一、妥善保管手機與帳密及使用合法下載的行動應用程式、不隨便破解手機進行越獄(Jailbreak或root)

不要隨意把自己的個資留在網路上、讓他人於自己的裝置設定生物辨識;而平日就應該避免安裝來路不明的軟體或是應用程式,因為這些程式都有可能偽裝成有毒軟體,攔截OTP,若長期這樣做,就等於將重要資料「授權」給駭客。

二、應使用透過行動應用資安聯盟認證的網銀或網購APP,並將手機改成「不安裝未知來源的APP」設定

即便網銀交易的密碼通常都有屏蔽,要透過越獄或是因為亂點連結而中毒、導致APP的帳戶被盜,機率不高,但若是使用「電腦版、網頁版」網銀還是會有被盜領的可能加上不少人習慣在網頁儲存密碼,若稍有不慎,仍有可能被駭

三、用戶要學會惡意簡訊的判斷方法

例如夾帶木馬的惡意簡訊,常是匿名發送、或者久未聯繫之朋友(如發送「Hi,是你!?」的訊息),並且留意簡訊中常含有短網址或網域不明的連結,與一般正常網址有別。


更多今周刊文章
20年前買的800萬房,如今漲到2500萬,該賣嗎?你該知道的3種「滾房賺錢法」
10次約會9次掏錢!他以為女友沒錢才節儉,直到出國辦「財力證明」才驚覺:原來自己才是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