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質是好生意

好品質是一門好生意 (圖片來源: Pixabay)
好品質是一門好生意 (圖片來源: Pixabay)

最近大家關心的一個媒體議題是,使用者是否能夠在網路世界中獲得正確、具關聯性的高品質資訊,並對抗不實資訊。民眾,特別是一些公民團體,連帶的也會關心,傳統媒體上網以後,網路上的內容是否應該與原始內容100%的完全相同。

這裡衍生的第一個問題是,何謂平台內容品質? 它與傳統媒體的內容品質的標準是一樣的嗎? 曹琬凌在鏡電視外部公評人季報2發表的 <> 一文中,參考美國卓越新聞計畫品質標準與評量基模,並以台灣卓越新聞獎近五年電視類獎項評審討論紀錄作為分析素材,初探性地打造出在地的新聞品質評估架構,共整理出六個指標: 「報導重要與實質議題」、「多元報導社會整體」、「正確、公平與平衡」、「發現度與揭露性」、「敘事清楚不煽情」、和「對閱聽人之啟發性」。

由於平台和傳統媒體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衡量其品質時,一定有不同的標準。 在Van Dijck等三位作者所著的 <>一書中,強調平台社會的公共價值。他們指出,「資訊傳遞安全」(safety of data traffic)、「個人隱私保護」(privacy)、「資訊正確性」(accuracy)、「對個人資訊之控制能力」(power in control personal data)、對個人資訊之「民主化控制能力」(democratic control)、「資料的品質與近用性」(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均為當今重要的公共價值。交通產業平台中還須特別考量「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與「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各平台演算法進行主動運算暨判斷時,「均等性」(equality)、「含括性」(inclusiveness)與「公平對待」(fair treatment)亦不可輕忽;除此之外,「負責任」(responsibility)與「可靠性」(accountability),也是本書所強調的當代連結世界中的普遍性公共價值(general public values)(Van Dijck, Poell, & De Waal, 2018, p. 140)。[1]

以上13項指標,就是Van Dijck等三位作者在評估平台是否具備公共價值的指標,本文作者認為也可以用這些指標來衡量平台的品質。必須注意的是,這裡所指的品質,就不只是平台內容而已,而是含括平台的所有建置。

Van Dijck等三位作者更進一步指出,新聞媒體,近年都有平台化的趨勢,已經脫離傳統新聞的模式,有創新也有危機。例如五大之中的Google News 與 Apple News,它們都是整合各種新聞來源後再行推播的例子,創新的例子則有 如社群媒體的新聞平台,如臉書的Instant Articles、蘋果的Apple News、推特的Twitter Moments、快照談的 Snapchat Discover等,提供新聞閱聽人各種選擇。危機則來自於各平台企業獲利至上,客戶隱私與財富防線正逐漸棄守。一旦制定政策的各國政府和閱聽人逐漸覺醒,就有如近日澳洲政府與臉書和谷歌,針對線上新聞收費與否、是否應繳稅之爭端。(翁秀琪,2021)[2]

將線上閱聽人資訊予以量化分析,也是各新聞平台的重要趨勢。各類新形式的編輯工具,如: Chartbeat、NewsWhip、Parse.ly、OutBrain Engage 與CrowdTangle等,也提供線上編輯快速且及時的幫助,一些主流媒體也陸續跟進使用,例如: CNN、NBC、USA Today、Haffington Post等。新聞產業事實上已經進入了資料導向的新聞產製與傳遞,也已經朝平台化的方向發展。[3] 網路大亨貝佐斯在買下華盛頓郵報以後,也打造一套叫做「Arc」的軟體,為出版業提供數據分析與行銷的功能。

這裡推導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傳統媒體上網以後,網路上的內容是否應該與原始內容100%的完全相同。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報紙,都在自己的新聞網站提供「仿紙本」電子報,而且要收費。至於ABC、CBS、NBC等大電視網,也各有自己的新聞網站,對其「實體版」(指晚間六點卅分的黃金時段新聞)各有不同處理方式。有的選在深夜某個時段一模一樣原版從頭到尾播放。有的則只選幾則新聞意思意思,但播出的部分一定是原版。[4]

以上的邏輯是說,傳統媒體的實體版上網時,網路上看到的內容會與其identical,但是並沒有說,這些傳統媒體的網站上,是否會有實體版沒有報導的內容。現在以紐約時報為例說明。 紐約時報現在在網路上推出遊戲網頁(The New York Times Games ) [5] https://www.nytimes.com/subscription/games?campaignId=4QHQJ&ds_c=71700000073311507&gclid=CjwKCAiAm7OMBhAQEiwArvGi3J4A4pSol2R4qWsnEm4aupKECCfDo42jsrltPd7NuyBUDtv4xAejShoCx2kQAvD_BwE&gclsrc=aw.ds 另有飲食網頁(The New York Times Cooking)[6] https://www.nytimes.com/subscription/cooking/gift.html?campaignId=6W9UR&ds_c=71700000073311507&gclid=CjwKCAiAm7OMBhAQEiwArvGi3LbbCg-_ZOidpvpeP6e9wTTLKQcskRNMsyJ3Eg295QnWL5jbfYK9NxoCrzYQAvD_BwE&gclsrc=aw.ds

New york times multimedia,New York Times data visualization等網路服務。

早在2012年時,紐約時報就以"Snow Fall: 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一文獲得2013年的普立茲獎和Peabody Award。[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now_Fall#cite_note-Peabody_Awards_2012-1

足見即使是像紐約時報這樣一家全球聞名的品質報,都不可能只把紙本的東西搬上網頁,一定會想方設法針對網路媒體的特性創造出新的,有品質的內容放到網上提供服務,並增加營收。

卓新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在?>[8]一文中提及,

「從紐時數位付費的成功案例,可以觀察出幾個重要線索。首先,高品質的新聞內容是推動數位付費的必要條件;付費牆的人性化設計…是另一個成功關鍵,尤其是如紐時這樣綜合屬性(相較於WTJ的財經專業屬性)的新聞媒體;而分眾、客製化的內容加值,往往成為讀者決定開始付費的臨門一腳(例如紐時除了新聞主網站之外的填字遊戲、烹飪、兒童、消費指南等子網站)。」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007web002/

最後,我們透過本文要強調的是,有品質的好新聞其實是一筆好生意,證諸於紐約時報的做法和其網路收費牆的成功,誠乎斯言。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應該是「傳統媒體上網以後,網路上的內容是否應該與原始內容100%的完全相同」,這其實是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傳統媒體上網以後的內容,是否能針對網路特性發揮創意,並維持一定的品質。」[9]

[1] Van Dijck, J., Poelle, T.&De Waal, M.(2018). The Platfor Soeiety: Public values in a connective world. New York,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翁秀琪(2021)。。鏡電視外部公評人季報2,頁71-73。

[3] 同前註。

[4] 這部分的資料是作者請在美國的友人代為觀察收集。

[5]https://www.nytimes.com/subscription/games?campaignId=4QHQJ&ds_c=71700000073311507&gclid=CjwKCAiAm7OMBhAQEiwArvGi3J4A4pSol2R4qWsnEm4aupKECCfDo42jsrltPd7NuyBUDtv4xAejShoCx2kQAvD_BwE&gclsrc=aw.ds

[6]https://www.nytimes.com/subscription/cooking/gift.html?campaignId=6W9UR&ds_c=71700000073311507&gclid=CjwKCAiAm7OMBhAQEiwArvGi3LbbCg-_ZOidpvpeP6e9wTTLKQcskRNMsyJ3Eg295QnWL5jbfYK9NxoCrzYQAvD_BwE&gclsrc=aw.ds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now_Fall#cite_note-Peabody_Awards_2012-1

[8]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007web002/

[9] <>第伍章、專業操守對於可以看到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