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AI革命1】視訊音效剪輯全都包 AI掀好萊塢產業革命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媽的多重宇宙》的視效鏡頭超過500顆。(翻攝自soc.org)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媽的多重宇宙》的視效鏡頭超過500顆。(翻攝自soc.org)

近期好萊塢最熱門的話題是AI生成工具(Generative AI),它們被運用在視覺特效、聲音處理、剪接等技術項目,精簡製作流程與生產成本,預期將掀起一波產業革命。

業界創意人才為此憂心忡忡,害怕人工智能將取代人力、威脅生計。日前罷工抗議的美國編劇工會便擬定AI應用相關條款,避免資方使用人工生成軟體寫劇本。

AI生成工具是好萊塢的當紅炸子雞,有些人好奇嘗試,用AI軟體模擬下一任007詹姆士龐德的外型,結果近似《子彈列車》男星亞倫泰勒強森;《凡賽斯遇刺案:美國犯罪故事》編劇湯姆羅伯史密斯(Tom Rob Smith)讓AI寫童話故事,認為情節都是抄襲且了無新意;還有製片要AI試寫提案企劃,顯見業界人士都想測試「新玩具」的能耐,而部分AI軟體確實發揮功效。

例如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媽的多重宇宙》幕後視效團隊只有5位核心成員,卻要處理逾500顆鏡頭。即使後來加入兩位幫手,5人小組仍經手80%的工作量。所幸AI生成工具幫他們省下不少繁瑣的製程,例如片中兩顆石頭「對話」的特效場景,原本要花好幾天才能完成,但AI生成工具幾分鐘就搞定。

視效團隊採用AI生成工具節省繁瑣製程,能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兩顆石頭「對話」的特效場景。(翻攝自aboutamazon.com)
視效團隊採用AI生成工具節省繁瑣製程,能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兩顆石頭「對話」的特效場景。(翻攝自aboutamazon.com)

這要歸功於新創公司Runway提供的技術,該公司共同創辦人Cristóbal Valenzuela 表示,他們研發的人工智慧剪輯軟體可為創作者節省很多寶貴的時間。隨著AI技術不斷進步,他認為可預見的未來,拍電影將愈來愈容易,同時在AI工具的協助下,以往耗費人力的後製流程將更簡化,創作者得以將心力投注在作品的創意發想。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好萊塢AI革命2】靠AI讓波登死而復「聲」 奧斯卡紀錄片導演以假亂真惹議
【好萊塢AI革命3】文字劇本自動生成3D動畫分鏡圖 新創公司一招加速電影製程
【好萊塢AI革命4】憂AI生成故事搶飯碗 美國編劇工會:此刻就是職涯生死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