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進青年對家鄉的認同感?三組地方創生見習生,年輕學子在屏東找答案

文:林囿任(屏東縣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

在台灣,都市與鄉鎮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多數人創業、就業選擇多為都市,商機也就漸從原本的地域,遷移至更多競爭市場的都會區。

而在我國的產業與經濟的發展就無活水般的流動,逐漸影響區域發展嚴重失衡,甚至造成國家社會人 口、經濟、社會等多面向的問題產生。

「地方創生」是一個近年高度關注的政策概念,其旨在促進地方社區的經濟、 文化和社會發展,並強調地方資源的最大化和社區共榮參與的重要性,以實現可持續的地方特色發展。該政策強調地方特色的保護和地域性的活化,以創造更具吸引力和宜居的地區。

在實踐中,地方創生包括多元的策略,例如促進創新性、 提升設施、公部門與私部門合作、鼓勵企業投資,以及加強社區參與。總而言之, 地方創生核心應結合空間與產業,在不同地域尋找不同且合適的定位,而「屏東地方創生見習行動計畫」旨在促進屏東縣青年創新與發展的政策措施。

關於「屏東地方創生見習行動計畫」

該計畫以提供暑期見習機會和創生支持為核心,鼓勵就學或在地青年與地方產業連結,激發在地創業或推動地方文化、特色之精神,並藉由外地求學或生活之青年,利用自身在外縣市所見和想法,發想帶動地方的地方創生。

此計畫以提供在學青年暑期實習工讀機會,幫助青年與家鄉增進連結之工作經驗,並與專業人士切磋合作,培養未來地方創生想法之啟發。

此計畫不僅提供振興地方產業,更提供地域營造的地方創生見習計畫。藉由年輕人的創意使地方社區活化,而透過暑期工讀的時間,提供多元工作並藉由社區現有創生團隊帶領,相互激盪出更多火花與能量。

而社區、聚落、部落、偏鄉都能因為注入青年之力量,有潛力的發展自己的特色,與利於未來人才培養和接續。

筆者認為,社區的地方創生與經濟型地方創生有差異,其本意即為對於所在 地之連結,並且透過與社區共榮、增進社區或地域認同感,進而發展該地特色, 其可以是文化體驗、環境營造,而不是單單產品的發展。

又此種地方社區的活化 (社會型地域性活化)注重對於所在地的連結,該如何培育並吸引青年回鄉,為一 大關鍵,倘若期盼社區的地方創生永續發展,必定將找到其吸引性的生活概念。

而此計畫分為三組別見習不同的地方創生,以下加以分析:

屏味禮讚組

該組透過文創商品或特色伴手禮的方式,結合學習和當地特色,進行行銷,以此為基礎創造實際的成果。此類型較相似於經濟型之地域性活化,以其產品方式重新讓地 區有知名度,透過經濟驅使地方振興。

筆者認為,透過經濟產值的帶動或影 響,讓更多具相同地域特色產品聚集,進而有成為產業聚落之可能,吸引相 關企業投資,並對於地方發展注入活水。

地方見習組

透過與帶領之社區、團體相互激盪,開發讓青年或更多外地朋 友有興趣的活動,例如以小旅行方式,或是發展地方特色活動,讓社區或團體能夠活絡,也因為青年加入有更新穎想法,並讓青年更了解家鄉。

此種類行為上段所述之社會型態地方創生,透過對於地方認同感,讓更多人願意一起為地方共榮。

地域新生組

讓原有的場域或品牌再次活絡,透過青年與團體的激盪,展現地方精神的前提下,讓家鄉有更多能見度。

綜上所述,「屏東地方創生見習行動計畫」雖只為一個短期的暑期計畫, 卻可以藉由青年對家鄉認識,並了解地方創生之重要,讓未來願意選擇回到地方從事地方創生,增加所在地的認同,並認知其與社區共榮的重要性。

或許並不像多數都會地區,有完整的產業聚落或就業環境,但用此種地方創生的方式,也能夠找尋到鄉鎮能永續並活絡的目標和動力。而此種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合作協力就甚為重要,利用政府政策與資金,加上地方上的專業和創意,共創整合的目標。

筆者認為,地方創生與大專青年的連結不該僅止於單單一個暑假的認識, 現今大學端重視推動永續目標(SDGs),將專業所學與學區所在地之地方結合, 以服務、回饋社會為核心,讓大專青年亦有與社會連結並提供幫助的機會。

地方創生可利用與當地大專院校的合作,透過其學校的技術和學生的想法、 政府公部門的協調與政策、私部門地方的熟悉與認同,三方共同為地方創生努力。

而大學端不僅學校行政政策,學生社團亦能扮演重要關鍵,透過帶領 進入社區交流、推廣當地特色文物、構想地方產業體驗活動等等,皆可扮演 地方創生合作的重要關鍵角色。期盼未來,透過校園的SDGs、企業的ESG, 和地方創生的努力,朝永續家園目標邁進。

延伸閱讀
Jerskin Fendrix首次配樂即獲奧斯卡提名——談《Poor Things》的配樂
常春藤名校「耶魯」的來源,是一位在印度從事貪婪奴隸交易的捐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