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先問自己4個問題、懂得自我覺察,慢慢學會分配與主導自己的生活 | ELLE

COPYRIGHT: Getty Images

工作、健康(身心)、家庭和心靈需求四者並重,向來是大家渴望的目標,卻難以達成。坊間有一堆令人眼花撩亂的建議,包括避免分心、提高生產力、設定人我界線、冥想保持正念、投資個人嗜好,都是為了增進我們的幸福。這些建議都管用,只是不可能適合每個人和每個時間點。英國職涯顧問公司「Amazing If」兩位創辦人提供了兩個自我觀察面相,帶你從生活中的每個大小選擇開始付諸實踐,慢慢學會分配與主導自己的生活。

「找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說法可能已經過時?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z_wei

沒有一個「工作/生活藍圖」適合每個人,所以沒必要設計出這種東西,否則大家就不會認真思考:對自己而言,怎樣才「好」。沒錯,科學研究顯示,我們要有最佳表現,一定要睡到黃金時間(還要再閱讀更多文獻,找到這個神奇數字)。

除此之外,如何達到最佳工作表現,心目中期待怎樣的平衡,也值得你思考和行動,就連「平衡」這個字,也可能值得你思量。說到平衡,彷彿有一個虛擬的天秤,一邊放著工作,另一邊放著其他東西,但這種想法似乎已經過時了,於是大家開始有自己的定義,比方 Facebook 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反而喜歡說「工作/生活的整合」。

幸福的關鍵,就是主動去做你喜愛的事情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Jessica Peterson

就我們個人的經驗,平衡是一頭亂竄的野獸,越是想維持平衡,越可能心灰意冷。我們曾經蠟燭多頭燒,同時忙副業、母職、全職工作、進修,所以我們對平衡的想法也改變很多了,也可能有別於其他人,但是又何妨?幸福的關鍵,就是主動去做你喜愛的事情!從你自己的想法出發,做出明智選擇,你自然會掌握自己的時間。

兩層面自我觀察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為了奪回掌控權,找到你屬於的「整合方式」,最好注意兩個相關層面:

1.感受:隨時確認自己過得如何:每天、每星期、每個月或每年確認一次,並且採取行動維持舒適的感受,或者調整不適的感受。

2.選擇:懂得自我覺察,有信心在人生各個層面,做出正確的決定。

你有什麼感受?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3sign

一開始我們會有一個小練習,請學員用一個詞彙匿名回答這個問題:「你對於目前的生活有什麼感受?」然後,再回答一個問題,同樣只回答一個詞彙:「你會如何描述目前的生活?」

然後,再回答一個問題,這次的問題稍微不同,同樣只回答一個詞彙:「你會如何描述目前的生活?」你的兩個答案可能會很相似或一模一樣,這樣挺棒的!畢竟有很多人的兩個答案天差地遠。大家在描述目前的生活時,最常用的詞彙:壓力大、焦慮、沮喪、忙碌、慌亂。最近還有學員脫口而出:「一團爛泥」。

花一點時間,反思這兩個問題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反之,我們請學員描述自己期待的生活,經常會聽到:有衝勁、活力滿滿、卓越、幸福,但大家不確定該如何從負能量轉為正能量,甚至打從心底覺得這不可能實現。做這個練習,最糟的情況就是猛然驚覺,工作帶給生活的,竟然是莫大的壓力,而非滿足。沒關係!一旦我們知道壓力對自己人生的衝擊,就更有機會解決問題了。

花一點時間,反思這兩個問題吧:

1.只用一個形容詞,描述你對於目前生活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用一個形容詞,描述你的目前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做了什麼抉擇?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lexander Spatari

你一定要覺悟,雖然很多事情不是你掌控得了,但說到時間該怎麼分配,你至少還掌握得了吧!雖然當下有工作壓力或家庭瑣事在緊迫盯人,但長期下來,只要你有意識的決定和抉擇,絕對會改變現狀,越來越滿意工作/生活的平衡。

先來想一想你對於目前生活有什麼感受?你目前做的決定,有哪些適合你?哪些不適合你?例如,你選擇晚上加班,為隔天的會議做準備,卻因為「正職」下班後沒有好好休息,心裡憤恨不已;或者,你選擇每天花數小時瀏覽社群媒體,卻苦無時間閱讀新書或學習新技能;又或者,你下定決心,以後上樓睡覺一定要把手機放樓下,這樣每天會更有精神。

寫下你的想法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Nomad Outing

你目前所做的選擇,對工作/生活的平衡有什麼影響呢?這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1. 我有哪些選擇反而讓工作/生活不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有哪些選擇有助於工作/生活的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這些反思,你可以刻意放棄那些對你不利的選擇。不過,你要記住一點,你不可能頓時改變所有的選擇,所以短期內,先改變你覺得衝擊最大的選擇就夠了。這樣循序漸進,你才會更有動力持續下去,讓自己變得更好。

哪些選擇有助於維持工作/生活的平衡?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有哪些選擇會幫助你維持平衡?如果你一時想不出來,或者需要一些靈感的話,下面有五個實用建議,可以幫助你踏出下一步。

選擇一:睡眠充足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大家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也有很多令人信服的研究。每天晚上,頭腦必須休息 7∼8 小時,如果少於這個時數,專注力、創造力、情緒調節力和生產力都會受影響 32 。近年來助眠產品急遽增加,可見我們比以前更需要靠外力,才能夠放鬆安眠。

我們兩個人家裡都有嬰幼兒,根本不可能好好睡覺,這些年來試過好多方法。後來讀了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Spark Joy),燃起我們斷捨離的動力,盡量讓臥房保持清爽。海倫絕不帶手機進房間,讓精神充分放鬆。莎拉則試著多運動,哪怕只是每天散步半小時,也會幫助她更快入睡。

選擇二:活絡你的身心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3sign

散步對頭腦和身體都有益,只要散步 12 分鐘,就會提升專注力和自信,會暴增 60%創造力。因為運動這件事,可以促進腦細胞連結 33 。

我們的共同朋友伊恩.桑德斯(Ian Sanders)創立了充電旅行(Fuel Safaris),提供一邊散步,一邊教練的課程。因為伊恩發現這樣的教練課程,可以打開參與者的心胸,更有意願去解決問題,奮力採取行動。大家不妨也試試看散步會議,你會感覺自己更投入,工作效率大增,這樣開會的時間,會花得更有意義。

選擇三:休息片刻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Tom Werner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說他每週工作 120 小時,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公開反駁他:「人不是機器。機器停機是出錯,但人類停機並沒有錯。科學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定期休息對每個人都有好處,比方趁中午休息一下,或者在陽光正好的夏天,連休兩個禮拜長假。

科技對現代人的生活不可或缺。如果發揮在正確的地方,生活倒是會更便利,但科技也害大家下班後,無法完全放掉工作。所以,要靠自己想辦法。科技大多可以暫時關閉,我們也可以選擇關閉通知,以免無謂的分心。

布魯斯‧戴斯利(Bruce Daisley)著有《工作的樂趣》(The Joy of Work),提醒大家上班的時候關閉手機通知,反而會更有活力和創意。戴斯利引用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和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要求受測者連續 24 小時關閉手機通知,試試看會有什麼影響。就算只有一天,受測者也覺得自己提升了生產力和專注力;兩年後,有半數受測者都自主關閉手機通知。

選擇四:交朋友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Thomas Barwick

如果職場讓你孤獨和孤立,這問題很大喔!有一份研究顯示,高達 42%民眾在職場沒有半個朋友。沒有固定的辦公桌,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辦公時間錯開。還有專案工作,已經成了現代職涯的常態,由此可知,現在職場有多麼孤單。

霍斯比聯合組織(The Hoxby Collective)的所有員工,都是在線上辦公,所以才發起霍斯比小聚,鼓勵住在同一區的員工,輪流到對方家裡辦公,或者一起到咖啡廳辦公。再不然,你可以邀請同事共進午餐,一起去吃外面的餐廳,或者分享你有意願參加,恰好也跟工作有關的活動,看看有沒有同事也想一起去。

選擇五:無需說抱歉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3sign

你提早下班,做你喜愛的事情,會不會自責?你是否曾經調整工作模式,心裡卻直犯嘀咕「真是抱歉,我參加不了會議,星期四那一天,我要十點以後才有空。」你做了平衡工作/生活的決定,卻有道不完的歉,這是很多人的通病。當一個人的內心不夠確定,不夠有力量,往往會沿用老舊的工作模式,不主動採取行動,無法充分發揮自己。

如果你也有這個毛病,從現在開始覺察,你在職場做抉擇,多久就會道歉一次?你每天或每週說幾次「抱歉」呢?注意一下,究竟是什麼人,還是什麼情境,特別讓你想說抱歉?試試看,不要再說抱歉了。這可能潛藏著你的魔鬼般的自卑心理,記得翻回第四章,想一想你需要什麼協助?

【延伸閱讀】

PHOTO CREDIT: ELLETW

>>「努力不一定會被看見,但休息一定會!」20句讓三十而立的你,內心更通透的人生金句,要鋒芒更不忘善良

>>安撫大腦可讓睡眠品質變更好?越樂觀睡越好,相信自己睡得比實際上更好,有助於獲得更好的休息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