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穿江湖郎中、健康假訊息和偏方療法?Africa Check傳授十招心法

特約記者/何蕙安編譯

你可能每天在Line或Facebook都會收到很多健康類傳言,看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最近發布的報告就知道了:不管是「地瓜葉牛奶治痛風」「木瓜加鹽對付腰突」,還是「石榴煮水喝消結石」。有些錯誤傳言頂多讓人消化不良或飲食不均,但有些傳言卻伴隨著巨大風險,凸顯了今日「人人都須有查核健康類訊息的基本功」的重要性。

今日,在社交媒體如Facebook、WhatsApp、Line裡廣泛傳播的假新聞中,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健康類消息,而且影響力超乎想像。

以英國為例,根據BBC報導,即使政府與專家早已多次釐清有關接種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可能導致自閉症的傳言,透過社群媒體瘋傳的流言仍無法停歇。導致英國MMR接種率奇低,甚至持續下降:英國5歲以下兒童的接種率只有87.5%,遠遠低於國際衛生組織目標的95%。

圖1:英國BBC報導,英國國民保健署(NHS)2019年3月警告,疫苗否認者透過社群訊息流傳關於疫苗的假訊息,導致兒童的接種率持續降低。圖擷自BBC

如果只是「同時吃香蕉配生蛋會死」這種流言,也許還無傷大雅;但如果有愛滋病病人誤信了江湖傳言、放棄了原本正在進行、已經醫界證實有效的雞尾酒療法,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的。

南非事實查核組織Africa Check2012年成立,在南非、肯亞、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等四國設立據點。Africa Check總編輯Lee Mwiti 曾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介紹,在非洲流傳最廣、影響老百姓最深的,就是健康類不實訊息,而且非洲最特別的是透過人際傳播,人們在聚會的時候,相互傳遞錯誤的健康資訊,在就醫不方便的非洲,造成延誤病情的危害與恐慌。

Africa Check在官網發布〈評估健康傳言、郎中大夫與偏方療法指南〉,提供十招心法,教導民眾和媒體工作者,是解讀健康類不實訊息的網路識讀指南。這份指南是在2013年發布,並隨時進行更新。

Africa Check傳授的破解健康不實訊息十大招數為:

招式一、不要全盤接受

在看到一個「健康類宣稱」(Health claim)時,不要全盤接受所有表面的說法,而是要傾聽自己內心發出的懷疑聲音:「誰做出這個主張?」「他們的證明是什麼?」「這個證明可以被獨立查核嗎?」

有時候「某某博士指出…」的標題可能會誤導你。一個所謂的「博士(Doctor)」,可以有很多意思:可能是醫學博士(MD),也可以是哲學博士(PhD)、科學博士(ScD),甚至是榮譽博士。當然,也可能只是一個網路上買來的假頭銜。

因此,如果想要看清真相,快速的搜尋一下做出這個主張的人或組織數所屬的背景、專業資格證書,確認其專業資格與其聲明是否有直接關聯。

招式二、查證再查證

如果你沒辦法確認某人的學術資格時,就要特別小心了。此外,一些公司或組織宣稱自己合法,但你卻沒辦法在網路上找到太多資料,也要亮起紅燈。

一般來說,公司與組織在其網站上,都會有很清楚的「關於我們」的頁面,當中會列出董事會成員或負責人的資料。你可以從這開始搜尋:誰是負責人?他們真的是這家公司或組織裡的成員嗎?他們的專業資格或背景為何?查證得到他們的資格嗎?

如果你找不到以上資訊,那可能就有問題了。任何一個單位在推廣一個證實有效的療法時,一定都會大方地公佈資訊,而不會躲躲藏藏。

另外,光是簡單搜索一下到底是哪些人在討論這些主張,大概就可以判斷這是一個事實、還是假消息。若是一個重大醫學發現,主要新聞通訊社、有公信力的醫學網站等都會報導。如你在上述地方都遍尋不著,那這個「宣稱療法」不太可能有所依據。

招式三、惡魔藏在細節裡

有時候反而是一些小細節洩漏了虛假健康訊息的真面目,包括「內容前後不一致」、「半真半假」,都是產品或推廣者不真誠的跡象。你該問的問題有:療法的具體內容與成分是什麼?治療的機制是什麼?到底有多有效?為什麼一個明明不是藥品的產品,卻包裝成像藥呢?

如果一個療法看起來神奇的不可思議,那通常都是假的。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警告,如果一個產品號稱自己是萬能藥、可以治療許多病痛,通常都是騙局。那些強調「快速功效」與「保證滿意」的產品也多數有問題。

此外,當你看到一些不必要、夸夸而談的醫學詞彙、看不太懂的華麗辭藻宣傳,也應該要有所警覺。

在可疑的健康主張中,你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見證人分享,或是相關的奇聞軼事,讓人感覺其療法確實有效。但記住:只要沒有科學證據,這些「背書」就跟辦公室八卦差不多。

招式四、未經人體實驗測試的藥品並不安全

在決定一個療法是否安全與有效時,都必須經過一個大規模的過程。首先確認該藥品是否對人體安全,之後再進行大量的人體測試,以驗證其有效性。同時,為了得到確切的結論,這些測試也會安排一些服用安慰劑的受測者,作為對照。

一般來說,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大部分研究的摘要,對於這些研究有初步的了解。在Google Scholar裡,你可以找到許多有公信力的學術期刊內容;在醫學資料庫PubMed裡,也有大量的醫學類研究收藏。

圖2:Google Scholar也有中文版本。圖擷自Google學術搜尋

如果你怎麼也找不到可以支持該主張的相關研究,試著直接去找宣傳該療法或產品的組織或個人,要求他們提出可以證明有效性的證據。

切記:如果一個療法從未有人體實驗,那該療法就不能說是安全或是有效的。此外,一個研究若沒有對照組,或是樣本不夠大,其結論也不具有決定性。(在臨床實驗的最後階段,通常都會涉及到上千位參與者)

招式五、試著問專家

也許宣稱者會告訴你,其產品已經過測試、或正在進行測試,但只要你沒有看到測試結果,就不該採信其主張。試著諮詢一位在相關領域具有公信力的專家,聽聽專家的意見,讓專家協助你釐清一些複雜的研究。

很重要的一點是:即使一個療法還未取得決定性的證明,證實其有效性,但這不代表該療法是「無效的」。只能說,這個療法「還」沒有通過嚴密的測試。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你果斷的宣布該療法無效,這有失精準。

無論如何,販售或推銷一個未經證實有效的療法,是絕對的不道德且應該要加以質疑的。因此,提出這些疑點,讓大眾了解到該療法不只缺乏證據,且可能有負面效應,還是非常重要。

招式六、安全第一

有時候,因為文化或是精神寄託方面的因素,有些病人即使知道一個療法尚未獲得證實,仍決定要嘗試。例如一些傳統的草藥業者,病人上門並非只是為了尋求治療身體疾病的療法,而也有心理咨詢或精神治療的功用。

有些人則是對於現代醫術持有懷疑,偏好選擇他們眼裡較自然的療法。有時候人們只要看到標上「草本」兩字的藥品,就覺得天然無害。

不過,這個迷思其實很容易就可以打破:例如茄科植物(Nightshade)、夾竹桃(Oleander)與毒參 (Hemlock), 這些植物絕對都是「草本」,但他們具有毒性、不利於人體吸收。如你有興趣,可以參考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整理的「潛在有毒的花園植物」列表。

招式七、大眾有知的權利

有趣的是,對照組實驗結果顯示,有時候即使一個療法最終被確認無效,但由於接受測試者堅信其有效,最終仍產生正面的效益,因此有人仍願意姑且一試。所以,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療法的推廣宣稱者至少要確認該療法對人體無害。如果有任何顧慮,應該要以絕對明確、無混淆的文字來告訴大眾。

一些療法推廣組織會提供安全指南,例如主張有助於產後復原的「胎盤自然療法」,其組織IPEN明確列出提醒與可能風險,讓新手媽媽可以確認其胎盤是否可以食用。

但在許多案例中,一些療法的安全性與風險並未被明確告知,這時最好去諮詢醫生,瞭解相關的風險。例如一些草本治療可能會導致嘔吐,影響病患原本就在服用的藥品藥效。

招式八、追著錢流調查,可以找到真相

儘管我們正處於一個醫學進步、許多人前仆後繼投入科學研究的時代,可惜的是,很多科學研究並非在追求真相或健康,而是獲利與成功。

追著錢流調查,通常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儘管多數具公信力的學術期刊,會要求報告作者必須聲明其於研究內容是否有利益衝突。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例如對研究結果的錯誤解讀、誇大引用尚未有定論的研究結果,或是企圖製造話題、提高銷售,我們仍常常可以看到錯誤的主張。

所以,如果是想尋求有關健康的建議,最好還是去可信任的網站。從一個網站的作者、審稿人團隊、資金來源與合作夥伴等資訊中,可以略為了解其是否嚴謹對待其輸出文章。例如美國健康資訊網站Healthline,他們甚至有一個醫學專家小組,負責審閱所有的文章。

圖3:美國健康資訊網站《Healthline》組成了超過60人的各領域醫學專家團隊,負責審閱該網站的所有文章,確保內容正確且為最新資訊。圖擷自《Healthline》

招式九、不要以為政府都會幫你把關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常常掉入陷阱,覺得「如果一個藥能在有名望的藥局或看起來合法的網站販賣,那應該被證實有效且合法的」。人們期待政府與主管單位能夠為消費者把關,揭發所有的錯誤健康消息、將違法藥品下架,但這樣的期待是不現實的。

經過證實的療法,通常都會直接向有相關的醫學社群推廣,但江湖偏方則會想方設法接觸媒體或社群平台,希望透過媒體與大眾力量將其偏方傳播出去。因此,記者在報導一個健康傳言前,一定要非常謹慎的反覆仔細調查。

招式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創作與傳播新聞的年代,我們都必須學習傾聽內心的懷疑聲音。定期瀏覽具有公信力的事實查核網站、英國國民保健署關於健康類新聞的背景說明「新聞幕後(Behind the Headlines)」,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健康騙局(Health Fraud Scams)」,都有助於加強抵禦不實健康消息的能力。

人們不能總是期待媒體來揭穿不實訊息。特別是現代大量虛假訊息都是透過個人社群網路傳播。

參考資料

Afica Check 〈評估健康傳言、江湖醫生與偏方療法指南〉
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如何判斷網路上的健康資訊」
美國健康資訊網站《healthline》〈如何事實查核你喜歡的健康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