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興淪全額交割,五大脫序爆財務危機!

牛仔褲加工大廠如興驚爆財務危機,不僅銀行資金遭凍結,即期融資借貸也將到期,龐大還款壓力,逼得新董座翁紹華7月25日親上火線,直指前經營團隊違反公司治理令公司陷入困境。隔日,前董事長張水江出面發表聲明反駁,一場猶如八點檔的企業經營權大戰在國人面前開演。

26日股市一開盤,如興(4414)股價就下跌10%直接躺平,每股剩下3.96元,賣單高掛6萬多張。證交所宣布,7月27日如興打入全額交割股。相較2017年國發基金帶頭投資14.88億元,當時如興共募資130億元資,換算每股股價約18.6元。僅短短五年,可以說是賠得精光,全民埋單。

如興在25日晚間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表示公司已陷入重大財務困難、幾無可動支現金。事實上,自2021年底,有諸多決議及營運架構違反公司治理常態等種種「脫序」,讓人好奇,如興慘賠,為何大股東國發基金至今「老神在在」安靜如昔?

銀行鎖銀根,資金缺口連環爆

深入細究,如興有五大「脫序」,難免啟人疑竇。

第一,銀行融資借貸為特定人護航。

前董事長張水江與前總經理孫瑒與安泰商銀簽署之1840萬美元融資契約,出現孫瑒非為本公司總經理,則安泰商銀即可強制本公司提前還款的條款。認為由特定人擔任總經理的條款,不符常規且有違公平與常理。

如興董事會在7月15日解任孫瑒總經理職務後,安泰商銀即認定觸及強制提前還款機制,融資債務視為已到期,凍結如興所有可動撥資金。引爆如興這場財務風暴。

第二,兩筆到期融資償還在即。

如興原計畫要以安泰商銀借貸來償還7月29日合庫銀行49萬978美元及8月中旬台灣企銀23萬6960美元的融資借貸,兩筆到期還款壓力因帳上資金遭到安泰商銀凍結,亦恐成為財務第二道破口的。

營收未入帳,要靠賣土地資產應急

第三,子公司營收未轉回母公司。

公司上半年營收遭扣留於大陸子公司,亦導致公司現今帳上沒有任何可動撥資金的主要原因。

第四,公司緊急出售重要資產。

如興新經營團隊指出,張水江在今年1月11日將位於柬埔寨的一塊土地以2050萬美元出售,5月時又處分尼加拉瓜子公司Operadora International De Zonas rancas(Managua), Sociedad Anonima公司全部持股。處分資產換取資金,也被質疑鑑價合理性。

第五,隱匿不報董事改派。

今年2月大股東偉豪投資改派翁紹華擔任董事,當時的如興均未通知上任,也沒有發布重訊公告。3月偉豪投資再發函要求必須依法發布董事改派之重訊,並行商工變更登記仍未果。衍生7月15日5位董事共同召開緊急臨時董事會。

新董座提兩應急方案,前董座提兩聲明反駁

翁紹華提出兩個方案,希望能解當前燃眉之急。首先,與安泰商銀、合作金庫、台灣企銀及彰化銀行等合作金融業者,續行友善協商,希冀在最短的時間,以減輕財務層面上面臨的壓力。其次,柬埔寨土地出售一案,將與買家連絡協調提前支付土地價款的可能性。

張水江也跳出來喊話表示,此時應以確保廣大股民利益為優先。對於如興新經營團隊的指控,也提出兩千多字的說明反駁,他解釋與安泰商銀合約屬延續性合約,並非他任內新簽修改,是銀行基於債權確保的放款條件。

其次,他就任後貫徹節流開源、大幅縮減各類費用、緊縮人事與加速清理閒置資產,是為了提前部署準備承受長年虧損不堪的惡果,處置閒置資產來彌補財務缺口,卻被指為違反正常公司經營。

如興2018年才被前立委黃國昌舉發「財務黑洞」弊案,並直批當年國發會以14.88億元挹注如興,形同背書,如興雖順利募資共130億元,吸引小股民跟投。黃國昌再度重批,手握8萬張股票的大股東國發基金,是怠惰或放水,應該出面講清楚?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公司已無可動用資金!」如興27日起打入全額交割
沒有台商,柬埔寨就沒有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