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透視】細膩建構懸疑情節 台灣推理漫畫線索引路揭謎

簡嘉誠多年前開始構思創作懸疑推理漫畫,最後選定以台漫較少描寫的法醫為主角。
簡嘉誠多年前開始構思創作懸疑推理漫畫,最後選定以台漫較少描寫的法醫為主角。

「懸疑推理」是門檻較高的故事類型,創作者要有細緻的觀察與邏輯,才能抽絲剝繭、建構合理故事來說服讀者。過往台漫鮮少相關題材,直到近年才陸續有中長篇作品問世。

《不可知論偵探》由薛西斯編劇、鸚鵡洲繪製,作家與漫畫家的組合,成功結合靈異與推理,打造極富特色的「道士偵探」;獲金漫獎、日本國際漫畫獎肯定的簡嘉誠,構思《雪下的真相》多年,透過法醫之眼,揭露刑案背後實情。

以出版推理小說為主的獨步文化,2021年跨足漫畫領域,推出由作家薛西斯與漫畫家鸚鵡洲合作的《不可知論偵探》。主角青年道士「海鱗子」具「陰陽眼」,卻不相信神明存在,由於能洞悉人世執念及陰間鬼事,應警方之邀協助查案、一探究竟。目前出版2集,去年在電子書及書店通路登上台漫年度銷量前十名,各大網漫平台累積超過80萬瀏覽量。

《不可知論偵探》是作家薛西斯與漫畫家鸚鵡洲首度合作,簽書會吸引許多讀者到場。
《不可知論偵探》是作家薛西斯與漫畫家鸚鵡洲首度合作,簽書會吸引許多讀者到場。

《不可知論偵探》創作始於2018年,薛西斯當時參與由台、港、日多位推理作家合作的跨國接龍創作小說,在短篇〈珊瑚之骨〉打造出既非典型偵探、也非傳統道士的海鱗子,令人印象深刻。獨步文化編輯詹凱婷分享,那時得知《CCC創作集》(以下簡稱CCC)正拓展本土漫畫製作與選題,且台漫推理類型不多,因此聯繫對方探詢合作。「最初想直接改編〈珊瑚之骨〉,但CCC編輯建議將主角獨立出來、開發專屬漫畫故事。」

「道士偵探」海鱗子最早是在《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的短篇〈珊瑚之骨〉登場。(獨步文化提供)
「道士偵探」海鱗子最早是在《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的短篇〈珊瑚之骨〉登場。(獨步文化提供)

鸚鵡洲早前多創作同人誌,也為多本小說繪製封面與插圖,透過CCC媒合,開啟與薛西斯的合作。由於要將文字轉譯圖像,經過2集磨合,逐步理出一套流程:在劇本初步完成後,編劇、漫畫家與編輯先討論一次,修改有疑義處,劇本定版再交由漫畫家構思分鏡;每一回正式分鏡前,漫畫家與編劇確認部分環節的表達重點,待單回分鏡完成後,會再討論並細修。有時也依分鏡需求調整劇本、修改細部台詞。

《不可知論偵探》主角海鱗子既是道士也是偵探,推理情節融入台灣民俗信仰及靈異故事。(獨步文化提供)
《不可知論偵探》主角海鱗子既是道士也是偵探,推理情節融入台灣民俗信仰及靈異故事。(獨步文化提供)

推理情節環環相扣,薛西斯的劇本是以「畫格」計算,「我經常就每一格人物台詞、動作提供額外說明,例如情緒狀況、語氣氛圍等。」但在開分鏡會議時,雙方仍會再詳細溝通,「有時我認為沒問題、不須多加解釋之處,可能反而是漫畫家產生疑問的地方。」

 《不可知論偵探》第1集談到的「捨身羅漢」,取材自台北大湖公園的活人獻祭傳說。(獨步文化提供)
《不可知論偵探》第1集談到的「捨身羅漢」,取材自台北大湖公園的活人獻祭傳說。(獨步文化提供)

鸚鵡洲分享,轉譯的困難在於如何讓讀者理解推理過程。「我會在劇情各段落加入推理進度、提醒讀者,並在畫面上特別注重表現謎題原理或相對關係。」她也會請沒看過系列作的友人看分鏡,確認演出與細節能讓人理解推理邏輯。

雖然故事結合靈異與推理,但薛西斯不會讓靈異過度介入推理。「推理是一種很特殊的故事類型,『推理』跟『劇情』可以完全分開評價,因此一開始就要搞清楚『靈異』要素,究竟要在推理面或情節面發揮作用。」

 《不可知論偵探》第1集談到的「捨身羅漢」,取材自台北大湖公園的活人獻祭傳說。(獨步文化提供)
《不可知論偵探》第1集談到的「捨身羅漢」,取材自台北大湖公園的活人獻祭傳說。(獨步文化提供)

去年日本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得主簡嘉誠創作的《雪下的真相》,今年5月初由蓋亞文化出版第2集。故事背景設定於1970年代的台灣,主角是同為醫生的雙胞胎兄妹「雪峰」與「雪貞」,雪峰兼任法醫,卻離奇失蹤,雪貞女扮男裝頂替法醫身分,參與案件偵辦並調查哥哥失蹤真相。

《雪下的真相》主角雪峰(右)與雪貞(左)是孿生兄妹,身為法醫的哥哥離奇失蹤,妹妹扮男裝參與刑案調查。(蓋亞文化提供)
《雪下的真相》主角雪峰(右)與雪貞(左)是孿生兄妹,身為法醫的哥哥離奇失蹤,妹妹扮男裝參與刑案調查。(蓋亞文化提供)

簡嘉誠回憶,早在10年前就想創作懸疑題材。「那時在CCC畫了一篇〈河畔幽夢〉,迴響不錯,就開始構思其他故事,但沒有很順利;直到2018年左右,看了日劇《法醫女王》,想到台灣好像沒有法醫相關漫畫,或許可以結合我想做的懸疑推理。」

漫畫中部分情節取材真實事件,如改編自法醫楊日松經手案件。

由於對法醫工作不熟悉,簡嘉誠便造訪法醫研究所,「我去法醫研究所才知道,就算屍體有明顯受傷部位還是要全身解剖,釐清是否有其他致死原因。」他也大量閱讀法醫相關書籍,筆記本上寫滿收集的素材,如上吊的屍體狀況,或是屍斑如何呈現。漫畫中部分情節也取材真實事件,像是第二集的舞蹈家墜樓,就改編自法醫楊日松經手案件。

簡嘉誠特別到法醫研究所取材,在《雪下的真相》中描繪許多法醫使用的器具。(蓋亞文化提供)
簡嘉誠特別到法醫研究所取材,在《雪下的真相》中描繪許多法醫使用的器具。(蓋亞文化提供)

雖然蒐集不少法醫資料,但簡嘉誠自認相關知識仍有限,「其實故事設定在1970年代的好處之一,是當時的醫學、鑑識科學沒那麼發達;加上辦案的漏洞多,警察也可能嚴刑逼供,故事較有發揮空間。」

然而以法醫為主角的推理故事,有另一難題。「法醫在辦案過程主要負責挖掘證據,再交由警方調查偵辦,不會自己行動。」簡嘉誠以《法醫女王》為例,為了讓主角在第一線調查,而特別虛構新組織,「我也花很多時間構思情節,讓主角合理參與事件的調查推理。」

〈河畔幽夢〉是簡嘉誠早期作品,以殉情為題材,是他首次嘗試懸疑類型。(翻攝自CCC追漫台)
〈河畔幽夢〉是簡嘉誠早期作品,以殉情為題材,是他首次嘗試懸疑類型。(翻攝自CCC追漫台)

「其實《雪下的真相》第一集出版時,有收到意見回饋,覺得劇情較偏社會寫實,少了詭計鋪陳,缺乏一些解謎線索。」簡嘉誠在第二集安排更多的推理與轉折,例如透過台詞提供間接線索,暗示殺害舞蹈家的真凶及證據藏匿處。但他也有不滿意的處理,「像嫌犯車輛損壞的情節,我一直苦思如何讓故事合理,最後用『巧合』有些偷懶,卻也想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推理作家最重要的技藝並非說合理的故事,而是將故事說得合理。

簡嘉誠(左)在《雪下的真相》新書分享現場,介紹參考取材的法醫相關書籍。(蓋亞文化提供)
簡嘉誠(左)在《雪下的真相》新書分享現場,介紹參考取材的法醫相關書籍。(蓋亞文化提供)

創作多部推理小說的薛西斯分享,推理故事不只追求合理性,也追求意外性。「所以推理作家最重要的技藝,並非說一個合理的故事,而是將一個故事說得合理。」她形容推理和民主相似,是說服的過程。「作家要確保自己和讀者『on the same page(有共同理解)』,隨時提醒讀者『現在的謎團是什麼?』『為什麼它是謎團?』,以及『為何要解決這個謎團?』」她強調,只要推理、解謎過程合乎邏輯、能說服讀者,「不管怎樣荒謬的故事,都是合理的。」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不丹沒有槍》吸國際投資 小製作贏得奧斯卡關注
【娛樂透視】《我的婆婆2》呈現蘭花產業精神 家庭喜劇融入議題再製笑料
【娛樂透視】網路平台拓分眾市場 百合漫畫女性情誼吸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