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援會 35 年 數位性暴力微電影首映

婦援會 35 年 數位性暴力微電影首映
婦援會 35 年 數位性暴力微電影首映

【記者彭姿穎/台北報導】今年是婦女救援基金會成立的三十五週年,三十五年來婦援會始終與性別暴力受害者站在一起,與台灣平權運動一同前行。今年記者會邀請婦援會創會會長沈美真前董事長、資深藝人陳淑麗前董事、國家人權委員會王幼玲委員、文化部李靜慧政務次長致詞外,也邀請公部門性平處、警政署、台北市和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婦幼隊---等一同見證婦援會三十五年來的點點滴滴,並欣賞甫入圍金鐘獎戲劇類女主角的范宸菲,以及戲曲出身的施侑岑所出演的數位性暴力微電影《後來的青春》首映。

1980年代後期台灣仍盛行嫖「雛妓」的文化陋習,許多少女被誘騙、被父母販賣從娼,1987年一群熱心的律師、學者及社工集資成立婦援協會,展開救援工作。婦援會長期關注人口販運問題,從最初的台灣少女從娼到救援被販賣來台的中國與東南亞女子,今年8月也投入柬埔寨人口販運事件被害人服務工作。

1992年,婦援會開啟台灣前台籍「慰安婦」人權運動及被害人服務,2016年開設「阿嬤家-和平及女性人權館」,並積極推動「慰安婦」歷史納入國史館、課綱和台灣史書籍希冀讓民眾更加了解慰安婦歷史。

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婦援會以「親密關係暴力救助」為基礎,延伸推出環繞性別暴力防治之多元創新服務,包括「目睹兒少家暴輔導服務」、「童年目睹家暴之成年受害者服務」、「友善路人甲」社區暴力預防計畫。同時,婦援會第一個關注數位性別暴力的民間團體,提供被害人服務,並積極進行相關倡議法令推動,希望保障性私密影像被害人的權益。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現實中數位被害人處境及避免成為性暴力共犯結構分子,婦援會今年特別與琢色映像合作,經過多次討論、溝通劇本,拍攝《後來的青春》微電影。此次特別邀請甫入圍金鐘獎的戲劇類女主角的范宸菲,以及戲曲出身的施侑岑出演,呈現數位性暴力被害者面臨的身心傷害,不僅遭網友路人訕笑謾罵,家人也不諒解,婦援會希望藉由微電影呼籲大眾勿檢討被害者,性私密影像外流是種犯罪行為,是加害人需要負責任而非被害人。被害人需要是民眾與親友支持,當被害人有了親友接納和陪伴,將有助於被害人創傷復原和恢復生活穩定。

回首三十五年,婦援會的服務範圍與對象有增無減,並積極推動修法,持續參與《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家庭暴力防治法》、《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人口販運防制法》、《跟蹤騷擾防治法》等法案修訂,也由實務經驗出發,開發許多全新的創傷復原方案,推動台灣走向一條明天更平等、人人更安全的道路。(照片:記者彭姿穎翻攝)

婦援會 35 年 數位性暴力微電影首映
婦援會 35 年 數位性暴力微電影首映